凯普生物(300639):自产分子诊断试剂实现稳定增长 静待常规业务全面复苏

2023-04-17 15:10:15 和讯  太平洋证券谭紫媚
事件:4月1 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97 亿元,同比增长109.39%;归母净利润17.25 亿元,同比增长102.48%;扣非净利润17.34 亿元,同比增长106.2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09 亿元,同比增长107.37%。
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38 亿元,同比增长96.42%;归母净利润2.37 亿元,同比增长15.62%;扣非净利润2.54 亿元,同比增长20.27%;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6.02 亿元,同比增长61.61%。
加大分子诊断业务拓展,医学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公司持续加大妇幼健康、出生缺陷防控等常规分子诊断业务拓展力度;助力地方政府及医院打造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示范样板;持续推进“凯普B53 核酸远程战略服务方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履行社会及企业责任。
2022 年,公司分子诊断系列产品相关业务增长较快,实现销售收入25.72 亿元;剔除内部销售给内地医学实验室和香港检验中心部分,上述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92 亿元,同比增长25.43%,毛利率同比下降3.14pct 至72.28%。其中,自产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63 亿元,同比增长23.73%,毛利率同比下降4.18pct 至78.65%;外购产品实现收入2.29 亿元,同比增长34.00%,毛利率同比提升4.61pct 至42.69%。
(2)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检验服务:截至2022 年末,公司医学检验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已达52 家:其中33 家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正式运营,3 家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已完成注册登记;16 家检验检测公司,开展以毒品检测(毛发、污水)为主的检验业务。2022 年,公司实现医学检验服务收入43.05 亿元,同比增长162.02%,毛利率同比提升5.74pct 至68.49%;其中与新冠核酸检测相关的医学检验服务收入41.13 亿元。
分地区来看,①公司香港检验中心和内地医学检验室实现营业收入43.87 亿元,同比增长161.57%。其中,香港检验中心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超过850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38 亿元,与新冠检测相关的医学检验服务收入16.20 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7.34 亿元;②内地医学检验室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超过8 亿人次,虽然实现营业收入27.49亿元,内地医学实验室实现新冠核酸检测收入24.93 亿元;但由于响应国家多次调低集采供应和降低服务费用,基本维持保本微利的状况,账面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 亿元。
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影响第四季度净利率水平2022 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73pct 至69.36%;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6.09pct 至8.22%;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52pct 至6.9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10pct 至4.42%;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19pct 至-0.05%;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0.92pct至32.19%。
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2.77%、8.45%、7.39%、6.55%、-3.42%、14.23%,分别变动+4.78pct、-8.19pct、+1.89pct、+1.39pct、-3.33pct、-15.34pct。整体净利率降幅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基于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相关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萎缩,公司与新冠核酸检测相关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59 亿元;(2)国家核酸检测服务价格持续调整,应收新冠检测费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51 亿元。
截至2022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为27.22 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0.43%,同比提升14.21pct,主要系政府支付的新冠检测费回款周期较长所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与公司收入规模增长和新冠检测业务阶段性大幅增长相匹配,且公司主要客户大多为政府和公立医疗机构,信用状况良好,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后续仍需持续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65亿/22.61 亿/28.37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68%/28%/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 亿/4.42 亿/5.33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0%/25%/21%;EPS分别为0.80/1.01 /1.21,按照2023 年4 月14 日收盘价对应2023 年22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收入及利润下降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