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业绩高增长,23Q1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2年公司营收90.67亿元、同比+59.3%,归母净利润6.28亿、同比+244.4%,毛利率18.7%、同比+2.5pcts,净利率7.2%、同比+4.0pcts。其中Q4单季度营收25.65亿、同/环比+42.7%/+5.2%,归母净利润1.85亿、同环比+905.2%/7.0%,毛利率18.2%、同比+2.5pcts,净利率7.6%、同比+6.6pcts。
2023Q1营收24.95亿、同比+50.1%,归母净利润1.82亿、同比+101.5%,毛利率20.0%、同环比+2.7pcts/+1.8pcts,净利率8.5%、同/环比+2.8pcts/+0.9pcts,盈利能力持续修复主要系规模效应持续降本叠加锂价下行拓宽下游盈利空间。
高增预期维持行业景气度,表前+表后市场共振向上据CNESA数据,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0.2GW、同比+93.6%,其中中/美/欧新增装机分别为7.3/4.9/5.3GW、同比+191.396/+37.196/+129.5%。各省新能源并网配储标准趋严/美国IRA法案落地/R洲Re Power EU稳步推进,叠加风光装机占比升带来调峰调频需求与峰谷套利需求提升,2023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超40GW,保持翻倍的增长。分应用场景看,欧洲分布式光伏装机强预期提升推动储电需求、中国电力供需持续偏紧和峰谷价差拉大等因素将提振户用/工商业等表前侧储能需求;发电侧新能源配储政策趋严/电网侧独立储能盈利模式逐渐成型等共同推进大储发展成为行业主升浪。
持续加码储能领域,碳酸锂下行+海外市场预期打开盈利增长空间公司业务重心持续向储能倾斜。据CNESA,公司为2022年度储能全球市场出货量排名TOP5、户储出货量拌名前二的中国企业。2022年储能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约30%上升至:54%、同比+184%,行业供需共振或将推动储能板块占比持续提升。
碳酸锂价格下行推动公司盈利持续修复。2022年公司二次锂电池业务营收84.7亿、同比+64.494,毛利率为18%,同比+3.1pcts,随着碳酸锂价格由去年60万吨高位回落至20万/吨以内,下游盈利承压有望缓解。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储能系列产品已通过欧洲澳洲北美等主要市场产品认证,考虑到海外市场盈利优势(2022年境内/境外毛利率分别为18.2%6/22.3%),在海外储能需求强预期下公司盈利结构或将持续改善。
完善细分领域产品+客户布局,定增获批助力产能稳步投放公司在储能各细分领域内均形成稳定的产品与客户布局,大储方面维系阳光电源、南方电网等原有大客户布局的同时新开拓三峡电能、中节能、南瑞继保等优质客户;户储方面,持续加深与阳光电源、德业股份、三晶电气、古瑞瓦特等头部客户合作关系;便携储能市场开拓了公牛集团等新优质客户,同时钠电产品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产品+客户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公司开拓渠道,平滑风险。
3月20日公司定增获批,拟募集不超过34亿用于衢州10GWh储能电池项目,一期和二期均规划5GWh,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投产。产能稳步释放有利于公司较好的匹配市场需求。随着柳州二期 5GWh、衢州10GWh 于今年投产,保底测算公司今年产能有望增加 15GWh+。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全球储能行业高景气有望维持。公司为全球储能龙头,大储产能投放稳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长性及盈利修复具备较强预期。综上,我们认为公司成长性较好,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18.9亿元和26.7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9、13和9倍。
风险提示
主要经济体不景气,储能发展不及预期;储能政策改变;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