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金选|两大半导体设备龙头对决!北方华创遇上劲敌中微,谁更胜一筹?

2023-06-02 10:18:18 和讯网 

  一、净利润增速常年保持1倍以上,下游晶圆厂开足马力

  从基本面来看,作为市值超过1500亿元的刻蚀设备巨头,北方华创(002371)2023年一季报较为亮眼,营收大增,利润飙涨。公司主营收入 38.71 亿元,同比上升 81.26%;归母净利润 5.92 亿元,同比上升 186.58%;扣非净利润 5.34 亿元,同比上升 243.59%。

  近年来,北方华创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出现逐年大幅增长趋势。自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60.56亿元、96.83亿元和146.88亿元,每年增幅均在50%以上。而这三年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5.37亿元、10.77亿元和23.53亿元,更是逐年保持1倍以上增速。

金选简报|两大半导体设备龙头对决!北方华创遇上劲敌中微,谁更胜一筹?

  在营收结构上,半导体设备板块贡献了绝大部分比例,但由于其毛利率相对较低,净利润贡献小于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板块,营收虽远落后于半导体设备板块,但由于毛利率高,净利润贡献远大于半导体设备板块,但是是在成长性方面,半导体设备板块远大于真空与新能源锂电设备及电子元器件板块。

  引人注意的是,北方华创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较高。半导体设备技术壁垒明显,迭代迅速,天花板高,需要不断的投入研发费用,消耗利润极大。

  北方华创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通常在25-30%,值得一提的是,研发投入当中过半开支进行了资本化处理,但是还有35-40%的比例进行了费用化处理,蚕食了不少的利润积累。

  在下游晶圆厂资本开支不减的预期下,北方华创一季报对于全年业绩有着指导意义,在去年整体高增长的基础上,无论是第一季度仍处于全力加速状态,还是作为前瞻业绩潜力的合同负债数额不断攀升,都印证了半导体设备环节的国产替代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

  实际上,不仅仅是北方华创,多家半导体设备厂商2022年均实现了业绩高增长。其中拓荆科技增速最为迅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8.09%,北方华创的竞争对手中微公司(688012)也表现不俗,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83.44%。

  二、遇上劲敌中微,谁更胜一筹?

  目前,全球刻蚀设备行业前三甲分别为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应用材料,三者合占超过90%。国内企业中,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是刻蚀机领域最大的两家设备公司,二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在20%左右,显然,体量大、产品线丰富、研发实力强都是两家设备公司的共性。

  但是两家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各有所长,我们从业务范围、技术特征、客户资源等层面对两家公司进行一轮梳理和比较。

  在业务覆盖上,北方华创的主营产品涉及领域广泛,覆盖泛半导体领域中的能源(光伏)、照明(LED)、显示面板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IC)。在半导体设备领域,除了不做光刻机,覆盖了PVD、CVD、刻蚀机、ALD、氧化炉、退火炉、MFC、清洗机等前道大部分核心设备。一言以蔽之,北方华创走的是“全面路线”。

  而中微半导体的业务相对“专一”,深耕刻蚀机领域,主要产品是介质刻蚀机与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其中介质刻蚀设备、硅通孔刻蚀设备覆盖半导体领域,而MOCVD设备主要应用于LED领域。

  全球刻蚀设备市场呈现垄断格局,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和应用材料公司排前三,CR3超过90%。而在本土晶圆厂的刻蚀设备市场中,国际三家龙头占据78%市场,中微公司市占率13%,北方华创市占率6%。

  在技术储备上,中微同时开发了CCP刻蚀(市场规模48亿美元)、ICP刻蚀(市场规模76亿美元),而北方华创重心主要依托ICP刻蚀,目前12英寸CCP刻蚀设备才进入客户端验证。中微的CCP刻蚀工艺可以覆盖65nm到5nm的微观器件,在国内28nm晶圆厂的市占率为39%,已进入台积电最新工艺产线。以长江存储18到20年刻蚀设备招标情况为例,中微公司排名第二,占比15%,明显强过北方华创。

  在客户资源上,北方华创的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隆基股份(601012)、三安光电(600703)等,大部分是国内企业。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客户以外企为主,主要客户包括长江存储、歌华电子、台积电、SK hynix、中芯国际、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博世等。其中台积电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生产企业;SK hynix位于韩国,是世界第三大DRAM制造商。

  在成长能力上,中微刻蚀设备营收及利润增速略微领先,2022年实现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52.5%;其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83.44%。

  而北方华创则在规模体量上占据优势,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6.88亿元,同比增长51.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6亿元,同比增长161.07%。同时,两家公司毛利率水平近乎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