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3 年 7 月 15 日公司披露 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3 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0.81 万元-9535.02 元,同比下降 50%-5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5084.89 万元-5649.88 万元,同比下降 40%-46%。
分析判断:
电网业务加速恢复,互联网电视业务影响收入,全年保持乐观电网业务实现稳健增长,预计下半年进展将加速。根据公司公告,上半年集团预计实现收入 15-16 亿元,根据一季报实现收入 6.53 亿元推算,单 Q2 营业收入预计为 8.47-9.47 亿元,同比增约 10%-23%。公司电网相关的能源数字化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超过 20%,新签订单实现同比 40%以上的增长,业务推进节奏加快;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公司大部分的合同与收入将在下半年实现。
互联网电视受下游采购节奏错配影响,暂时影响上半年业绩。根据公司公告,受终端用户需求、客户采购节奏、定价水平等因素影响,公司互联网电视业务收入预计同比下降超过 35%,其中平台业务保持稳定发展,但智能终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近 60%。这是由于 2022 年度智能终端业务销量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上半年收入约4.7 亿元,占到 2022 年全年智能终端业务收入的近 70%,而本年度上半年智能终端业务收入约 2 亿元,公司预计下半年销量将逐步提升。
聚合充电市占稳步提升,负荷侧创新业务持续突破聚合充电业务:单二季度充电市占率达到近 12%。(1)注册用户:超 800 万,单季度净增长超 150 万,单季度环比增长 23.07%。(2)充电桩覆盖:超 90 万,单季度新增充电装备超 10 万,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2023 年 6 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 214.9 万台,推算得到“新电途”的充电覆盖率达到约 42%。(3) 充电量&市占率: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平台聚合充电量近 17 亿度,月度充电量环比持续提升,充电服务收入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电量为 157.2 亿度,推算得到“新电途”全年公共充电市占率约为 10.8%。单二季度聚合充电量超 10 亿度,环比一季度+42.86%,充电市占率已近 12%。
能源运营业务:不断尝试推进运营场景,夯实虚拟电厂发展基础。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充电桩、储能、工商业客户等资源聚合,参与多省的市场化售电、电力辅助服务及需求侧响应、绿电聚合交易。(1)分布式光伏聚合: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新耀”光伏云平台新接入分布式光伏电站超 1 万座、容量约 1.2GW。(2)资质:
截至 6 月末,公司已在十几个省份获得售电牌照,并在江苏、四川、广东、深圳等省市获得需求响应或虚拟电厂资质。(3)业务进展:年度电力交易合约突破 2.3 亿度,签约参与聚合调度的容量超 75MW,聚合绿电交易的光伏电站超 820 座。
持续看好公司在负荷侧运营的卡位及成长空间。根据公司公告,上半年公司能源互联网业务保持快速发展,预计收入增速约 33%。我们认为,虚拟电厂的核心之一是“聚合”,一方面公司“新电途”平台聚合车/桩网络,成为天然负荷聚合商,而充电桩是最优质的可调负荷资源之一。同时,公司积极开展负荷侧能源运营模式的商业验证,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利于积累经验并建立先发优势,未来有望成为虚拟电厂的核心参与方之一。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如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57.12/72.85/89.48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3/12.65/16.1 亿元,由于股本变动,每股收益(EPS)由 0.86/1.17/1.49 元变为 0.85/1.15/1.47 元,对应2023 年 7 月 14 日收盘价 21.66 元,PE 分别为 26/19/15 倍,强烈推荐,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营收依赖电力行业的风险;2)新能源政策补贴落地不及预期风险;3)新能源发电技术变革进程不及预期风险;4)信息化建设不及预期风险;5)宏观经济的下行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