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发布2023 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收入25.27 亿元,同比+28%;扣非归母净利润5-5.4 亿元,同比+13.5%-22.5%。公司刻蚀设备市占率不断提升,23Q2 收入同环比均实现增长,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23H1 收入和业绩同比稳健增长,23Q2 营收环比实现增长。23H1 预计收入25.27 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9.8-10.3 亿元,同比+109.5%-120.2%;扣非归母净利润5-5.4 亿元,同比+13.5%-22.5%;23Q2 收入预计13 亿元,同比+27.5%/环比+6.6%;归母净利润7.05-7.55 亿元,同比+101%-115%/环比+156%-174%;扣非归母净利润2.72-3.12 亿元,同比+7%-22.8%/环比+19.4%-37%,非经常收益主要系23Q2 出售部分拓荆股票带来的4.06 亿元收益;单季扣非净利率20.9%,同比约-2.5pcts/环比+4pcts。
23Q2 刻蚀设备收入稳健增长,MOCVD 设备收入同环比承压。从收入拆分来看,①刻蚀设备:23H1 收入17.22 亿元,同比+32.5%,主要系市占率不断提高;23Q2 收入9.08 亿元,同比+55.2%/环比+11.5%;②MOCVD 设备:
23H1 收入2.99 亿元,同比+24.1%;23Q2 收入1.32 亿元,同比-33.7%/环比-21%;③备品备件及服务收入5.05 亿元,同比+17.1%。
日本发布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法规,刻蚀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持续加速。日本政府修正法案于5 月23 日公布,预计7 月23 日正式实施,对光刻、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测试共六大类设备进行限制,对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限制较多,主要针对刻蚀深宽比、选择比进行限制,以及对金属沉积、介质薄膜的介电常数/反应温度/介质材料等进行限制;日本TEL 等在刻蚀领域具备一定市场份额,根据中国海关,2022 年中国大陆等离子刻蚀设备进口金额37.5 亿美元,日本占比31%。因此,我们认为刻蚀设备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在国内先进逻辑和存储产线获取可观市场份额。
大马士革和极高深宽比工艺刻蚀机台验证顺利,持续向LPCVD、外延、检测等领域延伸。针对大马士革工艺,公司开发了可调节电极间距的刻蚀机,同时满足通孔和沟槽刻蚀的不同工艺要求;针对极高深宽比工艺,公司自主开发极高深宽比刻蚀机,使用400KHz 取代2MHz 作为偏压射频源,从而获得更高的离子入射能量和准直性,目前两款机台均验证顺利;在薄膜领域,公司于5 月发布自研12 英寸LPCVD 设备,用于先进逻辑器件、DRAM 和3DNAND 中接触孔以及金属钨线等的填充,目前顺利导入客户端进行生产核准;在外延领域,公司正开发EPI 外延设备,面向28nm 以下逻辑、存储和功率器件,目前研发顺利,进入样机制造和调试阶段;在检测领域,上海睿励主营工艺检测设备,中微公司此前持股34.75%,为第一大股东。2023 年4 月3 日,大基金将持有的上海睿励6.76%的股权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中微于4月28 日竞购成功,加强向检测设备的产业链延伸。
投资建议。公司23H1 收入和业绩同比稳健增长,刻蚀设备市占率不断提升,在薄膜沉积领域有所突破,并加大检测设备布局力度。未来伴随公司工艺覆盖度提升,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收入为55.5/65.4/75.3 亿元,对应PS 为16.1/13.6/11.9 倍,考虑到公司上半年出售拓荆科技股票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较多,因此小幅上修2023 年归母净利润至14.8 亿元,预计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5.0/18.0 亿元,对应PE为60.3/59.4/49.5 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加剧,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