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 布2023 年半年报。公司2023 年1-6 月实现营业收入43.01亿元(-19.35%),归母净利润9.61 亿元(-24.17%),扣非净利润9.05 亿元(-28.38%),经营性现金流1.42 亿元((-87.97%);2023 年Q2 实现营业收入18.64 亿元(-33.05%),归母净利润3.65 亿元((-49.55%),扣非净利润3.42 亿元(-52.19%)。
二季度业绩略低于预期,高基数及药品弃标致短期承压。2023H1 公司扣除股权激励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9.75 亿元(-24.65%),略低于此前预期。其中药品板块实现收入15.99 亿元(-8.51%),Q1/Q2 分别+4%/-22%,主要是氯吡格雷及在江苏省二次集采中未中标,省内流通公司库存需消化计提。其中仿制药14.04 亿元(-8.45%),占比87.80%(+0.05pct),原料药1.95 亿元(-8.92%),占比(-0.05pct)。随着短期影响逐步消化,叠加胰岛素等新产品陆续获批,我们预计公司药品板块收入有望持续修复并获得新增量。2023H1 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营收20.16 亿元(-32.58%),主要是去年同期新冠相关产品销售导致高基数,若不考虑抗原和PCR 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产品,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常规业务上半年实现10-11%增长,Q1、Q2 分别增长5.6%及14%。
创新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医疗服务模式愈发丰富。2023H1 公司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收入+13.27%,外科业务+30%,吻合器+30%,麻醉业务受经销商集采预期停止进货影响仅微增;公司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实现收入6.86 亿元(+15.23%),其中合肥心血管医院收入同比增长70%,基本抵消ICL 核酸检测收入减少影响。健康管理方面,公司基于乐普云平台,聚焦医疗级心脏监测、居家健康监测及智慧康复护理三大服务,将人工智能与业务和临床需求融合,持续推进慢病患者生命指征监测、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心血管植介入影像学三大领域应用。
研发投入推进在研管线,消费转型培育成长势能。2023H1 公司研发投入5.95 亿元(+4.81%),在研管线中:心血管植介入重要创新产品中血流储备分数测量仪、一次性使用压力微导管、小切割球囊、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等有望年内实现商业化,并贡献收入增量;冠脉声波球囊、AED 有望年内获批,电生理房颤冷冻球囊临床入组,AI 无创血糖检测仪NeoGLU已提交注册申请,有创AI-CGM 预计今年Q4 初申报;药物方面: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进入临床III 期,民为生物三靶点GLP-1 已进入I 期临床,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预计2024Q1 申报IND。此外,公司积极加速向消费业务转型,目前已有5 项皮肤科产品进入临床阶段,眼科产品中2 项取证、5 项申报注册、3 项进入临床,公司收入中医保来源占比已低于45%(剔除集采后<25%),消费产品及外贸分别占25%、20%,OTC 10-15%。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平台型心血管龙头,技术创新推动产线不断丰富,目前基本走出集采影响,战略性布局消费医疗领域有望形成新增长极。考虑到院端择期植介入手术量复苏不及预期,以及药品板块集采弃标等短期影响有待消化,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至21.78/26.57/31.92亿元,同比-1.10%/+21.97%/+20.14%,EPS 分别为1.16/1.41/1.70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为14/11/10 倍,维持“推荐”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