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主要受益于:①公司抓住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产化趋势和下游新能源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实现收入快速增长;②公司实施优化供应链、提升国产替代、制造精益管理及降本增效等措施,盈利能力基本持平。
公司市场地位持续保持领先,通过开拓光伏、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客户以及产能扩张、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不断增强各业务竞争力。
事件
公司2023H1 实现营收22.41 亿元,同比增长35.38%;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增长27.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9 亿元,同比增长100.59%。
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收12.55 亿元,同比增长47.55%;归母净利润0.54 亿元,同比增长234.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274.00%。
简评
受益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优异表现,营收快速增长2023H1 公司在国内整体制造业景气度较弱的背景下实现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表现优异。
具体来看:①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实现收入17.32 亿元,同比增长46.84%,占总营收比重达到77.29%,其中,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受益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机遇,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增长超过80%,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率远高于行业,在国内出货量排名持续上升。根据MIR 睿工业,2023H1 公司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本体在国内实现销售11010 台,同比增长38.49%,市场份额8.22%,同比提升2.23 个pct。②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5.09 亿元,同比增长约7%,保持平稳增长,占总营收比重达到22.71%。
2023H1 盈利能力基本持平,费用控制能力不断加强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09%、4.35%,同比减少0.05、0.26 个pct。
公司毛利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公司通过优化供应 链、提升国产替代、制造精益管理及降本增效等措施进一步消除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维持整体毛利率的稳定。
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为33.44%,同比减少0.61 个pct;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为31.90%,同比增加1.02 个pct。
净利率小幅度下行,主要由于2023H1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0.28 亿元,同比下滑32.58%。2022Q1 公司放弃参与中设智能经营决策导致计量方式变化带来的一次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254.87 万元,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基数较高。
公司费用控制能力不断加强。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9.71%,同比减少0.65 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7%、18.73%、2.81%、9.07%,同比分别-0.09、-1.27、+0.71、-0.42个pct,主要得益于公司推行全面变革和精益化管理,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占收入比例进一步下降,运营能力逐步增强。
公司开拓光伏、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客户,市场地位持续领先,产能扩张、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继续凸显公司紧抓行业结构性机会。①根据睿工业,2023H1 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13.40 万台,同比增长0.96%,增速明显放缓。不过,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93.74%、21.51%、13.33%,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②公司的机器人在光伏的硅棒搬运、树脂板粘接、电池串排版、组件装框、插片等生产领域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光伏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已与光伏行业上百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已陆续进入部分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客户供应商名单,目前已实现部分批量应用,多种场景获得验证,抓住了行业结构性机会。
公司持续保持工业机器人内资品牌领先地位,超越部分国际知名品牌。2023H1 公司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内销量达到1.10 万台,同比增长38.49%,市场份额8.22%,同比增加2.23 个pct,在内资品牌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出货量排名第二,超越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如安川、ABB。
产能持续扩张,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继续凸显。①公司已建成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是公司大力投入打造的国内首家由自主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智能工厂。正在建设中的总部二期项目,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标准。②公司覆盖了包括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在成本架构、全服务过程品质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方面优势明显。③公司陆续收购了英国TRIO、德国M.A.i.、德国CLOOS 等海外公司,打造了“国际化技术研发+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三位一体能力,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智能装备核心部件领域和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领先能力,增强了国际领先的品牌、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2.68、4.47、6.8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35%、66.70%、53.13%,对应PE分别为73.46、44.07、28.78 倍,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