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9.32%,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2023 三季报,报告期实现营收27.14 亿元,同比下滑4.32%;实现归母净利润2.92 亿元,同比下滑59.32%。其中23Q3 实现收入11.36 亿元,同比增长29.69%,实现归母净利润3,835 万元,同比下滑82.68%。
由于下游客户采购节奏放缓,同时公司毛利率下滑,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34/6.42/8.88 亿元(前值为6.34/7.93/9.6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8/19/14 倍。根据Wind 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4 年平均PE 为13X,考虑到公司新材料业务市场空间大,且渗透率持续提升,第二成长曲线明确,因此给予公司24 年PE 22X,对应目标价为30.80(前值为34.50 元),维持“增持”评级。
自产业务需求静待复苏,国际贸易业务开始复苏前三季度行业需求节奏调整导致自产业务需求较弱:前三季度受中期调整等方面影响公司自产元器件板块实现收入8.90 亿元,下滑29%,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12.88pct 至31.58%,预计中期调整后将迎来快速恢复阶段;国际贸易板块,公司加强通过对新增并购公司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新产品线及客户的培育工作,新增品牌的销售额增长弥补了部分消费类客户需求低迷的差额,且个别前期缩量的客户订单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国际贸易板块实现收入16.83 亿元,同比增长12.22%。费用端,研发费用增长28%,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整体费用率水平提升3.06pct。
新材料业务保持高增长,下游渗透率持续提升
公司特种高性能新材料具有耐高温、密度低、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突出优势,可作为基体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在航天、航空热端结构部件的应用遵循由低温向高温、冷端向热端部件逐步发展的态势。报告期公司已完成液态PCS 产线建设,且固态聚碳硅烷产品培育了稳定的订单来源。前三季度新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37 亿元,增长113%,其中订单收入1.28 亿元,同比增长210%,占比显著提升。
布局主动功率器件,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上半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74 亿元通过股权收购及增资方式取得厦门芯一代51%的股权,其主要业务为MOSFET、IGBT、模拟IC 和第三代功率器件等半导体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下游应用覆盖消费类电子、工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市场领域,有利于元器件板块横向扩充品类,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022 年起公司贸易业务大力布局东南亚市场,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1.07 亿元,同比增长133.68%,效果显著,有效拓展了公司市场空间。
风险提示:自产业务订单不及预期,产品毛利率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