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L4 自动驾驶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通知落地,政策护航高阶智驾落地
11 月17 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标志着从政策端L3/L4 的高阶智驾获得支持,进入到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后续L3/L4 渗透率有望加速。《通知》允许具备量产条件的L3/L4车辆获得准入允许后在特定区域内通行试点,对于试点的流程和参与各方做出规定和要求。从政策文本描述上看,本次试点面向的还是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我们认为本次政策的出台,对于主机厂落地高阶智驾具备极大的指导意义,也有望加快个人用户智驾车型的上路进程,带动渗透率加快提升。
正式政策较征求意见稿存在更多变化看点
看点①:发文单位由征求意见稿的两部委增至四部委。正式政策由原来征求意见稿阶段的工信部、公安部增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四部委联合发文,同步监管、共同组织试点评选,提升了跨部委沟通效率,侧面反映国家重视程度提升。看点②:主机厂作为申报主体的重要程度提升。征求意见稿试点申报是城市牵头,主机厂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正式文件变更为主机厂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制定方案后,经运营城市政府同意后向上级申报,主机厂参与重要程度提升。③扩宽了试点城市准入的可能范围。征求意见稿对于试点城市条件有较多篇幅的要求,而正式文件有所缩减,更有利于后续试点城市范围的扩展,也侧面反映政策更想以主机厂为主进行市场化的发展。④明确了责任界定主体。试点使用主体、试点汽车生产企业、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单位、基础设施及设备提供方、安全员等均纳入责任主体的考虑范围内。明确的责任界定,是后续高阶智驾推广的必要条件。
展望后续,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阶智驾车辆上路有望得到政策支持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 年8 月,全国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2 万公里,一批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大量研发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从2021 年以来,多部门就开始探索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方案,近期面向企业的试点政策正式落地,相较于欧洲部分国家、美国,我国对于高阶智驾的法规层面的放开是谨慎的。从变化看,政策趋于加强主机厂的市场引导作用,同时此次《通知》允许符合要求的地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下辖区)均可申报试点,意味着试点将在更广阔的区域开展,我们预计后续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有望推出,健全标准体系,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阶智驾车辆上路也有望得到政策支持。
在技术+渗透率+政策多重驱动下,我们看好智能驾驶产业链的投资机遇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3H1 搭载L2 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为43.6%,L2++渗透率为3.2%。智能驾驶或将在24 年迈入加速发展阶段,在降本和技术升级驱动下,L2 向标配化发展,L3 加速上车。国内主机厂努力在23~24 年加速城市NOA 的落地,24 年NOA 落地节奏和实际体验将是主机厂重要的竞争差异点。在新势力和头部自主优质车型带动下,我们预计24 年L3 车型销量有望超过200 万辆,使得L3 渗透率达到8%~10%。我们看好后续智能驾驶条线的投资机遇,整车我们重点推荐小鹏汽车、以及在2024 年或将和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长安汽车,关注理想汽车。零部件,具备Tier0.5 能力,能够快速响应主机厂需求的公司更有可能胜出,相关公司如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底盘系统执行层和决策层的硬件升级,是实现电动车高阶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乘用车智能底盘正在从1.0 阶段向2.0 阶段进化,我们看好智能底盘赛道中的保隆科技、伯特利、科博达、拓普集团。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进展不及预期、消费需求不及预期、智能化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