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历经千日锤炼,技术指标行业领先。2023年12月28日,小米集团首次召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布会,这意味着小米自2021年3月对外宣布造车起,历时近三年,其首款纯电智能汽车SU7即将面世。小米汽车采取自研和与供应链合作两种模式,车辆多项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1)零百加速2.78s,超过保时捷Tycan Turbo的2.93s;2)拥有全球量产车型中最低风阻系数Cd 0.195;3)自研超级一体化压铸技术,最大锁模力达9100吨,超过特斯拉目前美国工厂的9000吨。4)自研V8S电机,转速高达27200rpm,刷新全球电机转速最高记录;5)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CTB电池一体化技术,800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达871V,CLTC 续航800km,充电5分钟实现200km续航,且已通过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采取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技术以确保车辆安全等。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将通过15-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
全栈自研智驾大模型与智舱OS,C级科技生态桥跑呼之欲出。小米汽车虽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相关投资已经从33亿元追加至47亿元,目前相关AI工程师规模已达3000人。智能驾驶域控基于英伟达双Orin-X芯片,小米自研变焦BEV、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以及道路大模型等自动驾驶技术,道路大模型可实时生成道路拓扑,效果媲美高精地图,从而实现路口识别,障碍物自动绕行等功能,并计划2024年底开通100个城市的城区领航NOA。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小米自研澎湃OS,搭载高通8295座舱SoC,兼容小米平板生态无缝上车,手机应用可秒变车机原生应用,届时将有上千种APP与之适配。另外,米家设备无感上车,中控屏支持硬件拓展,CarIoT全面向第三方开放,如支持Carplay,兼容Airplay,支持iPad上车等,让苹果手机用户也拥有同样较好的小米汽车驾驶体验。在SU7上市后,小米在现有的品牌、销售渠道、庞大用户基础等竞争优势之下,有望进一步丰富小米生态系统,真正实现人、车、家等生态协同。
销量预期成舆论焦点,定价或是其中关键。造车新势力的销量表现一直备受产业链、媒体以及消费者等关注,作为初入智能电动汽车圈的新势力,且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已经取得斐然成绩且拥有一定行业定位的小米来说,SU7的销量预期常常也是舆论焦点。据中汽协数据,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将达26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9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3%和36.5%。据杰兰路针对汽车售价与销量数据分析,2023H1,新能源汽车售价在10-20万和20-30万两个区间,对应销量分别为132.3万辆和67.62万辆,占比分别为45%和23%,合计占比68%。可见,新能源汽车定价和销量存在紧密联系,在售价10-30万区间内,销量占比过半,比重最大。在此次发布会上,雷军明确表示,基于当前SU7软硬件配置,售价不会低至14.9万元。故在此预测,结合车辆定位和市场销量空间等综合分析,SU7将按照不同车型高中低配,整体终端定价将有望落在15-30万元区间,目前看来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汽车智能化产业链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德赛西威、经纬恒润、拓普集团,保隆科技,华阳集团等。半导体方向,建议关注上游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替代机会,如昌红科技、新莱应材、正帆科技、汉钟精机、腾景科技、英杰电气、苏大维格等,以及IC封装领域重点公司,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晶方科技等。消费电子方向,建议关注MR产业链相关机会,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长盈精密、华兴源创、易天股份、领益智造、三利谱、水晶光电、京东方A、清越科技、兆威机电、精测电子、中石科技等。
风险提示:新车量产及交付时间延期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电子行业景气复苏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