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发布 南航物流冲刺上交所拟募资60.8亿

2024-01-08 09:40:07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韩军/李琛
  核心观点
  1)自2024 年3 月1 日起施行新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内容主要包括:明确促进快递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导向,优化快递市场秩序的规制方式等等。
  2)南航物流冲刺上交所,拟募资60.8 亿,其中,56 亿元用于购置全货机,4.8 亿元用于信息化及数字化建设。
  3)德邦快递发布新的“飞象”IP 形象,强化3 公斤以上大件发德邦的产品定位。
  4)2023 年全年,顺丰航空累计投运9 架新运力,全货机至年底已增长至86 架,其中宽体机达26 架,占机队比例持续提升。
  5)圆通航空开通“温州-河内”全货机航线,填补了温州与东南亚地区航空货运航线的空白。
  行业动态信息
  行业综述:
  从交运各子板块相对沪深300 的表现来看,本周(1 月2 日-1 月5 日)交运板块整体保持稳定,快递板块下跌4.74%。
  快递:新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发布,南航物流冲刺上交所拟募资60.8亿
  最新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发布,自3 月1 日起施行。交通运输部以2023年第22 号令公布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24年3 月1 日起施行。2013 年公布施行的《办法》与行业发展、行业实践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全面修订,修订后的《办法》共9 章57 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促进快递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导向,优化快递市场秩序的规制方式,加强消费者使用快递服务的权益保护,体现快递安全发展的制度要求,完善快递行业治理的制度手段等。
  南航物流冲刺上交所,拟募资60.8 亿。1 月2 日南航物流递交招股书,准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南航物流计划募资60.8 亿元,其中,56 亿元用于购置全货机,4.8 亿元用于信息化及数字化建设。招股书显示,南航物流2020 年、2021 年、2022 年营收分别为153.25 亿元、196.88亿元、215.38 亿元;净利分别为40.3 亿元、56.58 亿元、46.8 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9.4 亿元、56.14 亿元、46.36 亿元。南航物流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77.88 亿元,净利为12.56 亿元,扣非后净利为12.35亿元。IPO 后,南方航空持股为45.72%,上海隐南、钟鼎远祥、国新双百分别持股为8.31%,珠海君联持股为4.16%,珠海员祺持股为3.74%,中国外运持股为2.49%,中金启辰持股为1.58%,中金浦成持股为0.5%。
  德邦快递发布新的“飞象”IP 形象,强化3 公斤以上大件发德邦的产品定位。2024 年元旦,为了更加清晰的传达德邦快递核心优势,德邦快递更坚定“超过3 公斤,大件发德邦”的产品定位,提升大件快递服务质量,为商家与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2023 年全年,顺丰航空累计投运9 架新运力,全货机机队规模于3 月迈入80 大关,至年底已增长至86 架,其中宽体机达26 架,占机队比例持续提升。2023 年,顺丰航空持续提升运行配置、扩大运输规模,在机队建设、航网布局方面持续突破,为支撑航空货运枢纽运行、践行企业经济与社会责任打下良好基础。顺丰航空快步拓展航线网络,新开义乌、徐州、鄂尔多斯等国内站点,以及阿布扎比、迪拜、特拉维夫、孟买、莫尔兹比港、布达佩斯等国际站点,加密在飞国际航线,首次将航线服务范围延伸至中东、大洋洲,全球通航城市及地区累计已突破100 个,持续搭建“覆盖国内、畅达国际”的货运航线网络。
  圆通航空开通“温州-河内”全货机航线。1 月2 日消息,圆通航空于2023 年12 月31 日开通“温州-河内”全货机航线,据悉,温州至河内国际货运航线机型为B757-200F,可载货物28 吨,当天往返。温州至河内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搭建了温州至越南的航空物流桥梁,填补了温州与东南亚地区航空货运航线的空白。
  快递行业已由成长期向稳定期转变的“供给为王的新周期”,2024 年底、2025 年初将是快递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明年需求减弱及超预期降本会造成短期价格消耗战。但迎来的第四轮产能周期扩张期是快递板块2024 年最大的β——加速重构快递行业同质化服务出清,并出现为期半年左右的价格提升周期。
  其中,建议关注具备持续产能造血能力或存在较大边际改善的公司。(1)头部公司中通快递及顺丰控股分别作为电商快递和时效快递的龙头,目前正处于度过产能峰值后的利润释放期,在产能投入具备较好的前瞻性,在第四轮产能周期来临时,拥有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单票盈利能力和潜在融资能力,具备较为充足的造血和抗风险能力。(2)尾部公司申通快递三年百亿产能投资计划助力其补足核心短板,极兔速递通过先后收购百世快递和顺丰丰网实现了快速产能补足,虽然两者目前单票盈利能力和潜在融资能力不足,但背后股东的产业背景和资金实力,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等方式解决产能问题,所以若两家公司能摆脱产能再投资桎梏,则预期差和弹性空间较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