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制造行业深度报告:一文读懂再生尼龙产业链 强调台华稀缺产能价值

2024-01-25 08:30:08 和讯  中泰证券张潇/邹文婕
  本篇报告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探讨再生尼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路径:
  需求端:再生尼龙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协会背书形成良性循环? 1)为什么再生尼龙比原生尼龙更贵,但品牌还要积极地使用?纺织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总和的10%,因此对于纺织行业来说,环保并不只是口号或噱头,而是迫在眉睫的挑战。行业中的头部品牌包括Adidas、H&M、开云集团等已经形成了如“时尚公约”等自律性组织,为减少环节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案,而再生纤维便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2)潜在需求达百万吨,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截至2022 年,全球再生尼龙产量仅有13 万吨,渗透率2%;而再生涤纶渗透率近年来已经从2016 年的12.37%提升到2021 年的14.83%。若再生尼龙渗透率达到涤纶水平,则全球再生尼龙潜在需求量可达到92 万吨。
  3)渗透率提升的路径:MCI 背书帮助再生纤维使用形成良性循环,头部品牌积极推动再生材料普及。Textile Exchange 设立了MCI 指数(Material Change Index)用于评价企业在原材料上的环保表现,其成员数量在2022 年已经达到424 家。随着MCI 指数成员数量增长及影响力度增强,MCI 指数将为品牌提供更强的背书作用,促使品牌使用更多环保材料,形成良性循环。MCI 成员企业的环保原材料使用比例及提升速度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其对于再生纤维的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此外,头部品牌也在积极普及再生尼龙的使用,例如Prada 已实现100%再生尼龙使用,并通过短片等方式进行自发宣传,H&M、VF、Patagonia 等品牌也明确了使用再生尼龙比例的目标。
  供给端:以消费后纺织废料生产再生尼龙生产,需要突破化学回收技术,门槛高、供应商稀缺
  再生尼龙按技术分为物理法及化学法:物理法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原料来源限制于混纺前的废料,产量受限于尼龙行业高良率/低损耗率。而化学法回收技术则可以消费后纺织废料作为原料,实现可持续增长。根据MCI 报告,2021 年其成员企业使用的再生纺织材料的原材料来源中,54%为非纺织品废料(主要是废弃塑料)、42%为消费前纺织品废料、4%为消费后纺织品废料。化学法消费后再生原料占比提升空间巨大。
  制造商梳理:化学法/消费后再生供应商稀缺,Aquafil 为全球龙头。截至2022 年再生尼龙主要制造商仅有20 家左右(其中化学法/消费后再生供应商不足5 家,主要包括Aquafil、晓星天禧、东丽等)。其中Aquafil 技术及规模最为领先。1)技术角度看,Aquafil、晓星天禧、东丽使用的是化学法(有解聚环节),永荣锦江工艺为物理化学法(二级回收),无解聚环节。2)原材料角度看,渔网是较为主流的原材料来源。此外,已具备褪色技术的Aquafil 亦以成衣厂服装废料、废弃锦纶地毯作为原料来源,实现废弃纺织品的循环闭环。而大规模的成衣废品回收再生产循环在产业端尚未实现,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高需求紧供给,强调台华稀缺产能价值。再生尼龙当前处于潜在需求大、供给稀缺状态,尤其是消费后再生尼龙。台华化学法再生项目产能合计10 万吨,预计全部投产后产能跃居全球前列,且公司此前已通过InResST 进行渔网回收布局,计划未来三年投建循环产业园,原料来源较充裕。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再生尼龙赛道,以及台华的再生尼龙规模、先发优势,建议积极把握回调下布局机会。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下滑、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