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列研究(十六):出海研究 我国聚酯链全球竞争力提升 出海推动新增长

2024-01-26 21:00:05 和讯  东海证券吴骏燕/谢建斌/张季恺
  投资要点:
  聚酯产能扩张,自给率和市占率明显提升,具备输出基础。我国聚酯原料端的PX、PTA和MEG均有突出的产能增量,其中PX和MEG的进口依存度均已从2018年下降30个百分点至2023年的30%左右。PTA基本实现自给,产能突破8000万吨。下游产品端,长丝占据世界第一产出,瓶片预计继续放量。总体来看,我国聚酯产业链原料和产品均供应充沛,具备产品向外输出,甚至成熟产业链运行模式外输的基础。
  技术设备先进,一体化生产成本领先,龙头企业具备出海实力。我国已打通聚酯生产各主要环节的国产化,大型一体化装置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且我国作为全球新增产能引领者充分受益后发优势,较周边主要聚酯输出地的生产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我国聚酯龙头,在工艺应用、技术开发、装置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具备一定出海实力。
  海外聚酯龙头产业布局调整提供机会。汇总复盘海外聚酯龙头如英力士、Indorama等的历史和近期动态,其成长离不开收并购带来的生产基地和产能的扩张,而随着近年我国聚酯生产链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海外企业聚酯产能部分处于收缩状态。我们认为这一情况不会轻易改变,我国聚酯企业一方面有望继续扩大产品出口优势,一方面有机会实现更多海外项目投资,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和市场。
  反倾销政策不改我国出口优势,出海靠近高溢价消费腹地。自2001年以来,全球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总计2150起,其中,纺织行业位居涉案行业第四名,涉案数量达182起,占全部调查的8.5%。但整体来看,我国化纤和瓶片出口并未受太大影响,出口优势持续保持。另一方面,PET瓶片依然在区域间呈现较大价格差异,套利空间更为广阔。我国瓶片价格与美国瓶片价格曾在2022年6月相差一倍,目前也有近2000元/吨的价差。这也驱动以万凯新材为代表的瓶片企业寻找绕开贸易壁垒的方法,向海外布局瓶片生产基地。
  顺应产业链迁移,聚酯上游向海外扩张。与下游成衣代工企业20%人工成本不同,涤纶的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仅约2%。这意味着我国化纤产业无需因人工成本上升因素而向东南亚转移。在成衣端逐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的当前,我国聚酯和化纤龙头顺应产业链迁移,将聚酯原料端(炼化)产能布局至东南亚、中东等地,依靠海外区域自有的原料、消费腹地、投资税收政策等优势获取成本优势以及优质的海外市场,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一带一路”提供契机,东南亚成为投资热点。“一带一路”政策、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RECP的签订生效等都为我国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较广阔的石化投资空间,央国企带头,民营紧跟出海步伐。
  投资建议:我国聚酯产业链日置完善,极具出海竞争力。我国聚酯产业链目前已具备突出的全球竞争优势,体现在产能产量持续引领全球,一体化规模和技术设备先进,生产经营模式成熟,国内龙头企业逐渐占据世界话语权。我们认为,聚酯产业链受资源获取、政策支持、市场增量需求等因素推动,出海正当时。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聚酯和化纤龙头拓展上游资源获取渠道,炼化率先出海,同时满足海外化工品和内地原料需求,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桐昆股份、新凤鸣、荣盛石化和恒逸石化;2)聚酯瓶片产能快速释放下,龙头率先出海有望承接高溢价市场,相关企业有望跟进:万凯新材、华润材料和三房巷。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