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央国企改革系列研究:央企市值管理考核将全面推开 关注科改新机遇

2024-01-30 16:30:07 和讯  国海证券刘熹
  事件:
  1 月29 日,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投资要点:
  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全面铺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1 月29 日,国资委表示,2024 年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
  根据国资委数据,截至2023 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 万亿元。中央企业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39.8 万亿元(YoY+0.5%)、利润总额2.6 万亿元(与2022 年持平)、归母净利润1.1 万亿元。
  我们认为,从“一利五率”对企业经营质量的要求,到对央企市值管理的考核,标志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市值管理目标的落地,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资央企的内在价值,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国资央企将扮演数字中国、科技自立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二十大”以来,“科技自立自强”、“供应链安全稳定”、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等关键词在多个重要会议上重点提及。
  2023 年8 月1 日,第15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 年5 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
  2024 年1 月,国资委: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努力依靠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考虑国资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和持续投入,其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强化。2023 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 万亿元、同比+32.1%;研发经费投入1.1 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国资央企具备较强成长韧性,深化改革打开成长空间  根据Wind 数据,目前中信计算机行业共有330 只股票,其中国资控股或持股比例较高的个股约60 家。(1)估值情况:剔除市盈率为负以及市盈率大于200 的股票后,计算机行业2022 年的平均市盈率为56.47 倍,其中国资背景个股平均市盈率为53.54 倍,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业绩情况:从2023 年前三季业绩来看,计算机行业营收增速中位数2.6%,其中国资背景个股2.9%,表现出一定的增长韧性。
  同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推动下,2024 年国资央企重组整合有望提速。我们认为,国资央企深度服务国家经济和科技战略,叠加后续估值与“一利五率”考核优化,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提升。
  其中,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是我国数字产业的“主力军”,资产证券化率分别为79%(2023Q3)、37%(2023Q3)、22%(2023H1)、18%(2022H1),有望通过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市值管理有望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目标。同时,科技央企作为国家科技战略的压舱石,将受益于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持续推进。我们维持对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个股
  ①中国电科:电科数字、太极股份、电科网安、电科芯片、莱斯信息、海康威视、国睿科技、东方通信、普天科技等;②中国电子:中国软件、中国长城、深桑达、奇安信、华大九天、澜起科技等;
  ③其他央企:航天信息、云赛智联、宝信软件、易华录、常山北明、湘邮科技、航天软件、中远海科、启明信息、国网信通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科技创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国际局势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