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形机器人:微软、OpenAI 计划一亿美元投资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技术升级和项目落地
1 月31 日消息:据Business Inside 报道,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正在洽谈一轮高达5 亿美元的融资,由微软公司和OpenAI 领投。在一种正讨论方案中,微软将投资约9500 万美元,OpenAI 将投资500 万美元。
此前,Figure 公司声称正在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器人,具有思考、学习和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并被设计用于初始部署到劳动力队伍中,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消除对不安全和不受欢迎的工作的需求。在过去的时间里,Figure AI 公司从 IHMC、波士顿动力、特斯拉、 Waymo 和谷歌X 等机构聘请了40 多名工程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丰富的人形机器人或其他自主系统的工作经验。
Figure 公司预计2024 年将在真实仓库环境中搭建由50 台机器人组成的试点,Figure 的人形机器人预计最快今年交货。最终的机器人是全电动的,高1.6 米,重60 公斤,负载20 公斤,可以在充电后运行5 小时。
相关标的:
重点传感器标的: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华依科技、东华测试、八方股份、开特股份等
确定性较高的供应商:三花、拓普、鸣志等;? 电机:步科股份、伟创电气、江苏雷利等
丝杠:贝斯特、北特科技、鼎智科技、新剑传动等? 减速器:双环、绿的、中大力德等
机器视觉:舜宇光学、奥比中光、奥普特、凌云光。
②光伏设备:我国光伏产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达到23.1%,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
日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发布《光伏产业专利发展报告》,系统研究了近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专利发展趋势,从专利申请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等维度对我国光伏企业及相关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
报告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光伏全产业链专利申请总量16.8 万件,有效专利总量7.4 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2.2 万件,均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创新的重要一极。2003—2023 年,我国光伏产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达到23.1%,硅料、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重点领域专利申请量不断扩大,分别达到1.3 万件、2.8 万件、4.3 万件、4.8 万件、3.8 万件,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从专利被引证次数来看,被引证超过10 次的光伏专利3509件,超过50 次引证次数的专利194 件,专利影响力不断扩大。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完善现代化知识产权体系对夯实产业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关键支撑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加快向全球创新中心迈进。
相关标的:捷佳伟创(全面布局TOPCon、HJT、IBC、钙钛矿等技术路线的光伏设备龙头);京山轻机(业内较早完成钙钛矿设备开发且有实际产品销售的企业);奥来德(基于OLED 技术积累,切入钙铁矿材料及设备领域);德龙激光(钙钛矿整段设备已交付,正与头部客户进行新工艺开发和商务沟通);曼恩斯特(具有钙钛矿智能涂布设备,在钙钛矿领域已获得销售订单);帝尔激光(应用于BC 的激光微蚀刻设备技术领先,在2019 年就取得BC 电池激光设备订单);海目星(对于BC 的研发是在PERC 时代就开始了,目前BC 产品已经实现突破,且是和客户进行新产品的共同开发);罗博特科(大力推进异质结铜电镀业务领域布局,金属化已出货GW 级设备,图形化已开始研究和开发);宝馨科技(重点布局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一期2GW 预计年内投产;前瞻布局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技术,实验室自测效率超30%);迈为股份(为数不多能够提供HJT 整线生产设备的供应商)。
③复合集流体:静待行业催化落地,2024 年有望迎来行业量产元年? 2023 年12 月28 日,重庆金美新材料铜复合集流体复合铜箔规模化产品落地仪式在重庆綦江灯塔工厂举行,金美新材料复合铜箔量产产线目前已陆续进入投产和量产爬坡阶段,目前公司复合铜箔产品已持续获得下游客户订单,将于2024 年开启大批量供货。
2023 年复合集流体,整体上完成了验证期到量产期的导入,然而在商品化进程上仍存在优化空间。目前复合集流体领域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由于不同材料和工艺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导致从设备端到材料端的各家企业仍处于持续探索之中。如在基材端,对于复合铜箔基材选择PET 还是PP 行业尚未达成一致共识,不同选择极大影响到成品的技术路线及应用选择。
在制造端,复合集流体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仍在持续探索升级中。复合铜箔的生产工艺按照步骤分主要分为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涉及到真空磁控溅射、真空蒸发镀膜、水电镀膜等三类主流的镀膜工艺。其中,真空磁控溅射与蒸发镀膜均属于物理气相沉积(PVD),也被称为“干法”工艺;水电镀膜为典型的“湿法”工艺,相关设备主要包括真空镀膜设备和电镀设备。
不同工艺对应不同设备需求。目前业内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均有提及,寻找最优解还是多种技术路线并举仍是讨论的焦点。当前复合铜箔仍以干法+湿法两步法为主:先在厚度3.0-4.5μm 的PET/PP 基材表面利用磁控溅射双面镀一层20-70nm 的铜膜,实现薄膜表面金属化,然后再通过电镀将铜膜加厚到1μm。其中磁控溅射是复合集流体技术的核心,也成为影响复合集流体良率和性能的关键,水电镀环节工艺相对成熟。
无论是一步法、两步法还是三步法,真正能做到降低成本、安全可靠、材料性能优良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才能真正促进复合铜箔商业化的发展。而无论是一步法、两步法还是三步法大部分均需用到磁控溅射设备,而当前复合铜箔以干法+湿法两步法为主,水电镀设备是复合铜箔两步法制造工艺的核心设备之一,因此我们认为磁控溅射设备和水电镀设备为复合铜箔制造过程中的核心设备。
2024 年或有望成为商业化量产元年。2023 年产业趋势由逐步明朗到显著加速,产业链各环节厂商纷纷加快布局,同时行业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复合集流体向量产迈进,整体上完成了验证期到量产期的导入。
复合集流体替代传统集流体的过程中,生产设备为核心壁垒。我们认为设备厂商将率先受益于下游资本开支扩张的需求,预计行业后续催化较多。
建议关注:超声波滚焊设备厂商骄成超声、水电镀设备龙头厂商东威科技、布局干法一步法的磁控溅射一体机设备厂商道森股份等。
④3C 设备:Apple Vision Pro 发售,部分3C 设备标的性价比较高。
作为苹果具有革命性质的首款MR 产品,Vision Pro 发售后的用户反馈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从媒体试用反馈来看,Vision Pro 首代产品的问题集中在重量、佩戴体验方面,轻量化、佩戴方式的改进有望成为二代MR 改进的重点方向;沉浸式体验感是产品的重要优势,助力Vision Pro 在头显市场中脱颖而出。
我们认为,苹果MR 是近年最值得期待的消费电子产品。苹果在芯片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方面均处于行业顶级,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应用生态,为MR 产品的成功提供土壤。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巨头、新兴企业的纷纷跟进,XR 行业在硬件、生态、内容平台、用户基础等方面将逐步趋于成熟,24-25 年行业有望快速增长。
终端需求边际向好,静待产业链复苏。从2023 年全年的数据来看,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销呈现明显的边际回暖趋势,行业复苏可期。体现到上游3C 设备行业上,我们认为目前制造端更多的是产线稼动率的提升,短期来看3C 设备需求整体仍处于底部位置,但头部设备企业的设备打样数量有明显提升,预计 2024 年的新设备需求较为旺盛。此外,华为5G 手机强势归来,我们认为华为重磅新产品的推出,一方面有望活跃目前的3C 消费电子市场,激发消费者的换机热情,促进终端需求的回暖;另一方面,华为的“强势回归”也将促使各手机厂商在产品创新方面进一步发力,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以华为为代表的安卓阵营有望展现出更大的总量弹性。
相关标的:
1. 总量方向:静待产业链复苏
博众精工:3C 自动化组装设备龙头;
智立方、杰普特、科瑞技术、荣旗科技、博杰股份等:苹果检测、测试设备;? 快克智能(苹果焊接设备)、凯格精机(锡膏印刷机)? 2. 新应用方向:钛合金、折叠屏、AR/VR
①钛合金零部件:金太阳、宇环数控(研磨抛光);? ②3D 打印:铂力特、华曙高科(国内3D 打印设备龙头)? ③AR/VR 链:博众精工(3C 自动化组装设备龙头);智立方、杰普特、荣旗科技(检测设备)。
⑤通用:期待春节备货拉动需求
根据MIR 睿工业,2023 年中国金切机床市场延续自2022 年以来的低迷态势,全年市场规模下滑16.7%,近两年是自2019 年以来的寒冬期。在机床下游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外资厂商危机意识加剧进而动作频频,助推国产化进程、加快中国区域产品线的布局和应用领域的完善迫在眉睫。2024 年春节临近,机床市场并没有迎来“开门红”,机床行业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叠加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预计2024年中国金切机床市场能实现小幅增长。
工控行业:雷赛智能荣获机器人核心技术大奖。1 月26 日,以“产教融合科技赋能”为主题的2024“产教评”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论坛及2024 深圳机器人产业大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隆重召开。雷赛智能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的亮眼表现,荣获“2023 年度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奖”。雷赛智能从2018 年开始持续耕耘机器人行业,包括AGV/AMR 以及协作机器人等领域,每年销售数万套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其中雷赛人形机器人产品线相继发布了无框电机、空心杯电机、微型伺服系统等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医疗仪器、工业自动化、电动工具等新兴市场,获得了产业客户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⑥船舶:海工订单有所回落,租赁市场保持活跃。
订单成交波动回落,市场复苏之路再遇曲折。2023 年,海工市场成交122 座/艘,共计125 亿美元,以数量计同比下跌40%,以金额计同比下跌54%。2021、2022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在长周期下看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反弹,从订单规模来看,当前海工市场仍处于低位,海工复苏之路曲折蜿蜒。
分船型看,海洋油气相关船舶依然是市场的主力,占比超过60%,海上风电相关船舶订单占比连续4 年超过30%,2023 年更是达到37%,已经成为海工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海洋钻井平台订单依然稀缺,海工支持船成交企稳回升,其他各型海工装备成交均明显下降。浮式生产装备较2022 年高位回落(2022 年全球浮式生产装备成交16 艘,金额164 亿美元,创下近20 年新高,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就订购了3 艘),2023 年市场回归正常水平,成交金额65 亿美元,是影响海工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浮式生产装备作为超大型海工装备项目,技术难度高、成交周期长,过去几年市场需求平稳,年均成交量维持在10 艘左右,2024年南美、西非等地区仍有许多浮式生产装备项目有望落地,对于稳定市场预期至关重要。随着国内海上风电抢装潮的结束,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风电安装船订造明显回落。风电安装船全年仅成交5 艘,2022 年为30 艘,以金额计算减少约35 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海上风电运维需求的增长,海上风电调试服务运维船(CSOV)、运维母船(SOV)等船型订单继续保持高位,全年成交23 艘,铺缆船、起重船、大件运输等细分市场订单也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海洋钻井平台利用率高位运行,海工装备供应收紧、租赁期限增加,市场需求保持活跃。2014 年以来,全球服役海洋钻井平台供应持续下滑,截至2023 年末,全球服役移动钻井装置数量仅826 座/艘,连续8 年出现下降,较2015 年高点已下降20%。海工装备拆解处于低位,长期合同增加,一些客户要求提前锁定租约。
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一度突破90%,年末收于88.3%,较年初上涨5.8 个百分点。
自升式钻井平台利用率年内先降后升,年末收于87.6%,较年初小幅下降。海工支持船利用率也延续回升势头,均已超过70%以上(2020 年低点仅为50%左右)。
建议关注:中集集团、中国船舶、亚星锚链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