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快报:信贷趋势、利率变化与银行股观点

2024-02-18 13:25:07 和讯  国投证券李双
  今年1 月信贷总量、结构均好于预期,2024 年预计新增信贷与2023 年大致持平。此前人民银行多次强调要求金融机构平滑信贷节奏,市场对今年1 月信贷增量的预期较低,但人民银行披露2024年1 月新增人民币信贷4.92 万亿元,仍同比多增162 亿元,好于市场预期(Wind 一致预测为4.67 万亿元),并且从结构来看也有所优化。
  ①春节错位因素导致新增信贷的结构发生变化。2023 年春节集中在1 月份,零售信贷需求明显不足,叠加2022 年底疫情放开,疫情期间积累了三年的隐性融资需求在2023 年初释放,因此2023 年初对公信贷增长较多;而2024 年春节集中在2 月份,零售信贷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实现同比明显多增,而根据央行要求,银行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2023 年末和2024 年初信贷投放节奏,平滑贷款增长,因此银行在今年1 月适度压降了对公信贷投放,特别是大幅压缩票据贴现,这也为后续信贷总量的增长留下的空间。
  ②居民信贷同比多增,预计加杠杆的主体是个体经营户,中产白领加杠杆意愿可能仍偏低。“居民中长贷”对“按揭”的表征意义在减弱。
  投资者通常根据央行披露的当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来近似表征按揭贷款的投放情况,进而观察房地产运行以及居民加杠杆的意愿。在2022 年以前,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消费贷款(85%左右是按揭),上述方法确实非常有效;但2022 年以来,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经营贷款(普惠小微信贷)增长明显更快。
  此外,投资者也通常根据央行披露的当月新增居民短贷来近似表征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在2020 年以前,新增居民短贷中消费贷款占比远高于经营贷款,上述方法确实非常有效;但2020 年以来,新增居民短贷中,消费贷款波动显著加大,而经营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长更为稳健。这表明居民短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表征意义在减弱。
  上述分析表明,居民部门内部加杠杆的主体在发生变化。个体经营户在政策支持下在逐步加杠杆,中产白领人群加杠杆的意愿在降低。今年1 月居民短贷、长贷同比明显多增,考虑到今年1 月新房销售同比降幅扩大,二手房市场依然是“以价换量”,商品房销售额、按揭贷款增长预计比较乏力,此外结合部分银行的反馈,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也比较一般,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较快。
  ③对公信贷适当控制投放节奏。去年三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对信贷投放淡化了“新增规模同比多增的要求”,只要求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下降、对信贷进行高质量投放。即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贷款适当做“减法”,对新动能领域贷款“做加法”,今年1 月新增对公信贷也符合上述趋势,对公信贷显著冲量的迹象减弱。
  ④未来信贷的趋势会如何变化?一是总量方面,展望接下来的一季度,预计新增信贷同比大致相当的趋势依然延续,而对于2 月份也存在春节错位效应,可能零售信贷增长会有所减弱、对公信贷弥补缺口。
  展望2024 年,银行需要平衡信贷的量与价,预计全年新增信贷规模与2023 年大致持平,更多关注价格的可持续性。
  二是结构方面,监管层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房地产仍是托底思维,今年以来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经营性物业贷政策,预计主要是支持保交楼、缓解房企流动性风险蔓延,房地产贷款增速可能仍在低位运行;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需求也会明显下行。因此,对公方面的“三大工程”、“五大篇章”将会是2024 年银行信贷重点支持方向;居民部门的普惠小微领域信贷增长可能会继续优于消费领域。
  M1 增速明显回升,成为此次金融数据较大的亮点。预计主要受益于,一是地方债务化解逐步落地,部分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短暂留存于机关团体账户(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账户),将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较多,驱动M1 增速回升。
  二是春节效应,每年春节前因发工资、结算年终奖、结算拖欠款等因素企业用款需求增加,导致备用的活期存款增加,均会驱动每年1 月或2 月(视春节所在月份、企业用款特征等因素而定)M1 增速冲高。展望未来,M1 增速回升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几个月的数据进一步观察。
  利率下行趋势预计将延续,银行资产端利率仍承压。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2023 年12 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再创历史新低,并且各类型贷款利率均明显下降,融资需求偏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去年12 月之后快速下行,随后在2024 年初创历史新低。
  人民银行在1 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当前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 下行。”预计后续LPR 将继续下调,银行资产端利率仍承压,而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比较滞后,净息差下行压力短期难以缓解,今年哪些银行在负债成本、尤其是存款利率改善方面能超预期,可能将驱动其净息差压力小于同业。
  对银行板块的观点。在机构避险、低估值、低仓位等因素的影响下,年初至今银行板块的超额收益非常明显;春节前,随着监管部门持续表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A 股市场有企稳的迹象,悲观情绪略有缓解;并且在春节A 股休市期间,港股呈现上涨态势,招行、邮储等银行股涨幅靠前,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板块仍有不错的表现。
  年初至今,市场更多是对极端悲观预期进行定价,银行板块等高股息品种演绎避险的逻辑;在政策呵护下,市场开始纠偏此前的悲观预期;进入三月份、乃至二季度,市场将逐步对银行基本面进行定价,需要关注宏观政策可持续性及政策落地的效果、经济数据与银行业绩的验证,我们倾向对银行板块不应再过度悲观。
  重点推荐:一是信用成本有下降空间的标的,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二是受益于经济预期修复、此前明显超跌的标的,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三是高股息标的,国有大行具备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房地产违约再次大规模蔓延、海外需求下行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