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草根调研最新:外需较强 内需分化 揽储压力增加

2024-03-11 10:15:06 和讯  中泰证券戴志锋/邓美君
核心观点:近期我们集中调研了沿海地区的中小银行。总体看外需较好,内需分化;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相关产业链景气度不高,而制造业中的新兴产业类景气度较高;中长期和短期贷款端利率整体下行,存款端也有下降趋势;存款方面,较于去年“不缺存款”,中小银行今年的揽储压力明显增加。
需求情况:外需较好,内需分化。1、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看,今年年初以来外部需求整体较好。银行普遍反馈年初以来的外贸增长情况比去年同期更好。从产品来看,消费品出口有所回暖,出口热度较高的产品两极化分布:一是高端消费品如宠物、健身、户外用品,二是是价格比较低的易耗品。2、从内部需求来看,整体需求较为分化,与具体的产业链相关,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相关产业链景气度不高,而制造业中的新兴产业类景气度较高。从地产产业链来看,调研反馈整体需求情况一般,不过在地产开工端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从制造业产业链来看,调研反馈新兴制造业景气度较高,贷款需求大,而传统制造业相对一般。
价格情况:中长期和短期贷款端整体下降;存款端也有下降趋势,缓释息差压力。
1、从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压力:需求影响,受地产没有明显复苏和传统制造业景气度较低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需求不高;债券替换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长债利率不断下行,债券对于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加强。LPR 下调与重定价的影响,按揭等中长期贷款集中在年初重定价,而且5 年期LPR 在2 月下调25BP,使得新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2、短期贷款利率的压力,年初以来各大银行在消费贷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为吸引客户很多银行均降低了投放利率,下降幅度也较为明显。3、存款端利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最近的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调降在后面几年会逐步在财报上反应从而缓释银行的息差压力。
银行存款的储压力增加。根据调研反馈,较于去年“不缺存款”的情况,中小银行今年的揽储压力增加,原因有:1、基数效应:在2022 年末债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2023 年初银行存款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
2、理财分流: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债市不断高企的情况下,客户选择了用到期的存款购买理财,因此有一部分表内存款进入了表外理财。3、存款派生能力降低:银行存款的主要来自于贷款端的信用派生,贷款需求结构性的差异,可能导致派生存款的差异。
投资建议:经济决定银行选股逻辑,经济弱与强的复苏对应不同的标的品种,银行 股具有稳健和防御属性,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受益于区域beta,各项资产摆布能力较强,另外消费金融三驾马车驱动,弥补息差。常熟银行,依托小微特色基本盘,做小做散,受化债、存量房贷影响小,资产质量维持优异。瑞丰银行,深耕普惠小微、零售转型发力,以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为大本营,区域经济确定性强。同时推荐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钟,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经济复苏预期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
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事件:经济下滑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