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储能产业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环,政策扶持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一领域的产能扩张速度已超过市场需求,低价竞争成为行业的主要特征,给相关企业的经营策略带来挑战。
储能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装机容量达到31.39GW/66.87GWh。这一增长直接带动了超过千亿元的经济投资,促进了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路线多样化,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和飞轮等多种储能技术正在共同发展。中关村(000931)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储能产业已有超过十万家企业参与,新设企业数量达数万家。
产能过剩问题显现,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储能型锂电池产量185GWh。然而,储能型锂电池产能的平均利用率接近50%,新增储能电池产能超过1TWh,这一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
价格竞争加剧,储能电芯价格和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在2023年均出现了显著下降。这种价格战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挤压,多家储能企业的财报显示利润同比下行已成普遍趋势。
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探索,目前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和商业化仍在建设中。《“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显示,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
储能产品的发展趋势,市场主流储能电芯产品正逐步向大容量发展,但储能电站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也面临更高要求。即将开幕的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各家企业可能在此期间推出新的储能产品。
王丹 04-08 11:40
张晓波 04-08 08:56
王丹 04-07 19:15
王丹 04-07 12:55
王丹 04-06 09:20
王治强 04-04 18:06
王丹 04-03 16:05
董萍萍 04-03 20:3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