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复盘

2024-04-10 16:40:06 和讯  东北证券吴胤翔
报告摘要:
危机前夕:美国房 地产市场过热。政府采取降息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一策略虽然短期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使得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大增,房价持续走高。期间,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情况加剧,住房抵押贷款的放贷量大幅上升。然而,金融监管机构未能及时识别并应对这些风险。与此同时,许多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使用金融杠杆,这进一步削弱了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后来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危机来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美国政府出台政策应对。维持了一段时间的低利率环境之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加息政策,这时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高位。随着利率的上升,购房成本相应增加,导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冷却期,房价遭遇到了剧烈的下调。这一突然的房价下跌导致投资者面临资产大幅缩水,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众多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持有大量这类贷款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了沉重打击。面对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美联储实施了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活动,缓解危机带来的影响,并为经济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此外,美国政府推出了《抵押贷款债务救济法案》,来援助那些面临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并通过《经济稳定紧急法》收购问题资产及向相关机构注资,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信心。2009 年初,《2009 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的通过使得政府加大了支出,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坚持不懈努力,美国经济于2009 年6 月开始走出衰退,实现了GDP 的正增长。
危机之后: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策略与未来防范措施。在金融危机的尘埃落定之后,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房地产业界与政府共同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巨头,包括霍顿、莱纳和普尔特,在危机后更加注重财务的稳定性,持续降低债务杠杆,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2010 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健性。该法案通过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创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以及建立有序清算机制等措施,全面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此外,《巴塞尔III协议》的通过也标志着全球银行监管标准的重大进步。通过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扣除规定以及扩大风险资产的覆盖范围,该协议显著增强了银行体系对于各类风险的防御能力,进一步稳固了金融市场的基础。这些改革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加严密的金融监管框架,旨在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投资建议:尽管美国房地产基础制度和国情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产生危机的原因与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有诸多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次贷危机源于居民债务问题,而我国此轮房地产风险起源于房企。
但依然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比如适时出台超常规政策应对下行风险、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等。
风险提示:美国房地产制度与国情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经验未必可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