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纳米(688147):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在手订单充裕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2024-04-30 08:45:05 和讯  平安证券付强/徐勇/陈福栋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6.80亿元,同比增长145.39%,实现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399.33%;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125.27%,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5元(含税)。
  平安观点:
  公司业绩高增,在手订单充裕。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6.80亿元,同比增长145.39%,实现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399.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49.89%;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125.27%,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在手订单陆续实现收入转化,专用设备产品验收数量增长所致。此外,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裕,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基础。2023年度,公司新增订单总额约64.69亿元,是2022年同期新增订单的2.96倍,截止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81.91亿元(含Demo订单),其中光伏在手订单70.26亿元(2023年度新增订单是2022年的2.92倍),半导体在手订单11.15亿元(超75%的增量订单来自存储领域),产业化中心新兴应用领域(光学、柔性电子、车规级芯片等)在手订单0.50亿元。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现有技术优势,拓展并深化产业前瞻领域的应用。2023 年, 公司研发投入3.08 亿元, 占收入比例超过18.34%,其中约50%投向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向包括逻辑、存储、新型显示器、化合物半导体等项目。在持续强化技术壁垒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保护工作,完善专利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各类专利申请146项,新增专利授权35项,累计授权专利达到137项。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再创新高,知识产权布局进一步强化。
  半导体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数家行业知名客户产线并实现客户端工艺验证,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尤其在存储领域客户拓展取得显著成效。分产品来看,公司iTomic系列ALD设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逻辑、存储领域内均新增行业重要客户的订单,尤其在新型存储领域已取得批量重复订单;iTronix系列CVD设备加速推广,在2023年7月首次出货至客户端进行产业化验证后,获得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内重要客户的批量重复订单,并加速拓展开发客户需求的工艺设备;iTomicMW设备和iTomic Lite设备在存储、新型显示(硅基OLED)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内进展顺利,获得如京东方、合肥视涯、浙江宏禧等客户的订单,并于报告期内首次取得验收,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光伏领域,公司ALD设备继续保持领先,并逐渐往CVD等领域拓展。公司ALD技术在TOPCon电池中已经取得良好应用,因ALD技术优异的保型性且薄膜材料密度一致,在TOPCon电池具有金字塔绒面的正面Al2O3钝化层制备中,公司的ALD设备正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同时,公司还基于PEALD、PECVD等多种真空薄膜技术,开发多款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已推出的PE-ToxPoly设备产业化进展顺利,客户认可度较高,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由公司开发的行业内首条GW级PE-TOPCon工艺整线已经获得客户验收,带动行业内TOPCon电池的量产导入。此外,公司在双面Poly、XBC、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一代高效电池方面也在进行技术储备与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ALD设备起家,并逐渐拓展到CVD等领域,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有广泛应用,具备较强的卡位优势,在手订单规模充裕,未来业绩长期增长的趋势较为明确。根据公司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我们调整了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1.20元(前值为1.00元)、1.62元(前值为1.40元)、1.98元(新增),对应2024年4月29日的收盘价,公司在2024-2026年的PE将分别为27.1X、20.0X、16.4X,公司基本面良好,在手订单充裕,颇具增长潜力,维持对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迭代及新产品开发风险。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促使下游客户对薄膜沉积设备的性能要求不断变化,如果公司未能准确理解下游客户的产线设备及工艺技术演进需求,可能导致公司设备无法满足下游生产制造商的需要。(2)下游需求可能存在波动的风险。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和光伏行业,如果半导体产业周期性波动或光伏产业扩产节奏放缓导致对设备的需求降低,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3)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导致国外供应商减少或者停止对公司零部件的供应,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能力、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