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系列之三:民用无人机行业长坡厚雪 产业升级和政策催化共促发展

2024-05-20 12:45:04 和讯  浙商证券张雷/黄华栋
  投资要点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日渐成熟,工业级无人机应用方兴未艾民用无人机根据下游用户的类型,可分为消费级与工业级两种类别。消费级无人机主要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强调飞行的便携性和易操作;工业级无人机搭载不同的专业载荷,满足不同行业应用需求,强调解决方案的整体性。根据Frost &Sullivan,我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率先步入成熟期,在2021 年市场规模首次被工业级无人机超过。根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 年国内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规模占民用无人机产业总规模比重提升至65.3%,成为推动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法规、政策、产品共同驱动,民用无人机行业市场广阔1)行政法规:一方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对无人机飞行活动进行了规范,填补了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法规空白。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新增了G 和W 类非管制空域,并明确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可以参与协管空域。我们认为,两部行政法规有望促进民用无人机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2)产业政策:《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中提出,到2027 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我们认为,产业政策扶持下民用无人机有望在物流配送和应急救援领域率先放量,2024 年我国快递物流无人机和应急救援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约300 亿元和80 亿元。
  3)新兴产品:2024 年3 月22 日,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获颁型号合格证,系全球首款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服务于大型物流公司、应急救援服务提供商和政府部门等客户。我们认为,民用无人机新兴产品大有厚积薄发之势,随着里程碑式产品出现,后续更多革命性和爆款产品值得期待。
  产业链坡长雪厚,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驱动成长民用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无人机系统、任务载荷、三电等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为无人机研发和组装厂商,以及无人机专业飞行、售后维修等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客户。根据统计,载荷设备(相机、激光扫描仪、光电吊舱等)在原材料总成本中比重最高,占比约41.73%;其次为导航及通信模块(数传、图传、天线、差分板卡等),占比约15.72%;第三大成本占比为复材及结构件,比重约13.31%。
  投资建议
  产业链升级叠加政策催化驱动民用无人机行业蓬勃发展,建议关注整机、零部件、材料、运营服务、新基建五大主线:(1)国内领先的工业无人机主机厂:
  纵横股份、山河智能、航天彩虹、威海广泰、亿嘉和、观典防务、赛为智能、华力创通等;(2)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商:i)电池:蔚蓝锂芯、珠海冠宇、豪鹏科技等,ii)电机及发动机:卧龙电驱、拓邦股份、宗申动力等;iii)机载设备:
  国安达、联创电子、奥普光电等;iv)机载导航:星网宇达、北斗星通等;(3)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供应商:中航高科、光威复材、吉林化纤、宝武镁业、万泽股份、沃特股份、南京聚隆等;(4)无人机运营及服务提供商:天虹股份、中航电测、厦门信达、顺威股份、艾隆科技、咸亨国际、捷强装备、博众精工、天禾股份、顺丰控股、韵达股份等;(5)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华设集团、苏交科、深城交、设计总院、莱斯信息、四川九洲、新晨科技、中科星图等。
  风险提示
  (1)低空空域开放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宏观环境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