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反补贴税落地

2024-06-14 16:50:06 和讯  国新证券吕梁/方曼乔
  事件
  6 月12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将于7 月4 日起实施。反补贴税方案将对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在内的抽样的三家企业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补贴税;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38.1%的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方案涉及车企
  目前,欧盟对所有进口车征收10%的关税。此次的反补贴税,使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所要缴纳的关税将合计达到27.4%;吉利汽车达到30%;上汽集团高达48.1%。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需要平均额外缴纳21%的反补贴税,关税合计达到31%,涉及车企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将面临合计高达48.1%的关税。
  欧洲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最大消费市场
  我国电车出口欧洲市场份额占比高,增加关税的影响更为深远。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3 年我国向欧洲出口了64 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41.27% ; 出口金额1325 亿元, 占比55.13% ; 折约单价为20.76 万元/辆。其中,比利时、英国、西班牙、荷兰、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和瑞典8 国贡献了37.28%的份额。2023 年,我国向美加地区仅出口了3.3 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2.12%,单价18.60 万元/辆。
  此前,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至100%以上。
  2023 年,欧盟国家共注册上路了240 万辆新电动汽车,其中约20%的汽车直接来自中国。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2024 年在欧盟销售的每四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中国。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直接份额预计将达到11%。
  通过贸易战代替价格战
  反补贴税方案落地之前,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的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欧盟委员会原本计划在6 月5 日公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曾被推迟。尽管对华电动车征收关税会导致欧洲本土电车构车成本大幅上涨,给欧洲制造商本身带来挑战,阻碍欧洲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并影响全球汽车供应链,欧盟仍选择加征关税。
  去年9 月,欧盟对华电车反补贴展开调查。今年5 月14 日,白宫就宣布将提高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技术、计算机芯片,以及进口自中国的金属的关税。电动汽车关税从之前的25%提高到100%,即提高了四倍,以限制了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大规模进入美国乘用车市场。
  今年中国燃油车和电动车车企经历了一场价格战。正在快速增长的欧洲市场有助于缓解当前情况。叠加美国提高关税后,中国制造商将海外市场聚焦到欧洲。为了以最快速度获得市场份额,部分中国车企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降价销售,影响了欧洲本地车企的利润。本次欧盟对华电动车增加关税,旨在保护欧洲汽车产业,即选择以贸易战替代价格战,与此同时,欧洲消费者需要以更高价格购买电车。
  外交部、商务部两部门对反补贴税进行回应
  6 月12 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强调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投资建议
  最高48.1%的关税的征收,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此前,由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0%的进口关税,欧盟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数量将减少四分之一,约12.5 万辆,可能会使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损失近40 亿美元。当前最高48.1 的关税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为规避关税,部分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已开始在欧增建工厂。建议重点关注相关新能源车企成本控制能力。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3、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恶化;4、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