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从服装行业大跨步进入光伏产业的棒杰股份(002634.SZ)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
7月9日,棒杰股份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估计上半年净利亏损1.2亿元–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51.73万元。报告提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光伏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司光伏业务净利润亏损。
7月10日,棒杰股份收跌1.75%,报3.36元,再创调整新低。今年来,股价跌幅超过50%,相比宣布转型后创下的高点12.67%,下跌超过七成。
高位入局光伏
2022年,在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大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同时,国内光伏产业也来到了鼎盛时期,国内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超过2/3,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均连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2年9月,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巨大的市场需求诱惑下,有迫切转型需求的棒杰股份通过实控人股份转让方式引入有协鑫背景的苏州青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简称“苏州青嵩”)和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简称“上海方圆”)进行战略转型。
之后,苏州青嵩多位高管进入棒杰股份,苏州青嵩实控人陈剑嵩任棒杰股份董事长。自此,棒杰股份开始了向光伏领域“大跃进”式的转型。同年11月,棒杰股份公开跨界光伏计划,号称要借助战略股东光伏产业领域的丰富经验,把握光伏产业增长的市场机遇,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棒杰新能源布局光伏产业,从而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后棒杰股份密集进行对外投资,2022年12月,在扬州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亿元。2023年5月,在浙江衢州投资建设年产16GW(8GW+8GW)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约62亿元。2023年7月,棒杰股份在扬州又投资新建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一年不到,对外宣布的总投资额超过百亿。
棒杰股份宣布进行战略转型后,资本市场给与积极回应,公司股价不到2个月翻倍。
转型领头人被立案
棒杰股份能够如此大步迈进光伏行业少不来来自新任董事长,战略股东陈剑嵩和他的团队的功劳。陈剑嵩曾在光伏产业头部企业协鑫集团任职高管,他为棒杰股份带来了一支“协鑫队伍”。换血后的棒杰股份中,有6位董监高成员与协鑫有关,但其中仅有两人曾真正负责光伏相关业务,包括陈剑嵩在内的其他四人在协鑫集团都是负责金融与企业管理相关工作,这支“协鑫队伍”核心技术力的不足或许也为后续遭遇的挫折埋下了伏笔。
然而,陈建嵩在加入棒杰股份仅仅半年后就陷入了法律风波。2023年7月,陈建嵩因控制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内募交易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没收违法所得13.85万元,并处以50万元罚款。虽然由于被处罚主体为陈剑嵩先生个人,也不属于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这场法律风波没有切断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但根据相关规定,类似情况发生后,公司在三年内将不得进行再融资,这对于刚刚准备在光伏领域大展拳脚的棒杰股份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行业骤然降温
转型后的业绩可了棒杰股份“当头一棒”。在进入光伏行业的第一个半年(2023年H1)中,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仅为717.7万,同比下降75%,今年上半年更是预计亏损1.23-1.63亿元。
棒杰股份入局后,国内光伏行业就遭遇逆风。在今年各公司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光伏行业成为了预告巨额亏损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8家大型光伏企业最高预亏超过10亿元,其中,行业龙头之一的隆基绿能(601012.SH)市值正式跌破千亿。如今,千亿市值光伏企业的数量从巅峰时期的12余家减少到仅剩阳光电源(300274.SZ)一家。相比于资金雄厚,抗压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处于中部的光伏公司情况更甚。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有16家A股光伏公司宣布终止或延缓投资项目,项目投资规模合计超600亿元。
其中,“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原因描述出现在多个终止、延期的光伏项目公告中。例如,聆达股份在说明其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停产原因时提及,“随着单晶硅电池片价格的快速下降,金寨嘉悦新能源经营压力加大”;京运通在解释乐山项目延期投产的原因时,也提到了“2023年,硅片环节市场竞争加剧,且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之前蜂拥而至的竞争者如今头破血流,光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投资赛道。
海外市场需求也面临挑战。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欧洲太阳能宪章》,全力支持欧洲本土太阳能制造业。6月29日,欧盟《净零工业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旨在要求40%的光伏组件由本土制造,并优先采购本地产能。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法案,印度的新版ALMM项目清单也在今年相继实施,为我国光伏企业出口带来困难。
如今,国内光伏行业正普遍面临产能过剩无从消纳、全产业链降价战、企业利润承压等多个挑战。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 年本)》明确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大幅提高了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
东方证券认为,虽然目前行业内仍有需求不及预期,部分龙头扩产节奏短时间无法完全停止的问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产业链供需结构将逐步得到有效优化,政策层面开始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良性竞争,行业有望加速回到正轨。而评级机构惠誉博华则认为上述举措因欠缺强制执行力,光伏行业缺乏自律实践等原因尚无法对当前显著过剩的光伏产品供给形成实质性改变。
董萍萍 07-11 09:35
张晓波 07-10 15:22
王治强 07-10 11:03
刘畅 07-09 15:24
董萍萍 07-05 09:06
郭健东 06-26 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