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基建中期趋势有望改善。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在基建投资领域,地方财政收入与承担的投资显著不匹配(一般财政收入中地方与中央的比例为54%/46%(2023 年),而基建项目地方与中央的比例为95%/5%(2022 年))。近年来,地方财政面临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税收来源有限的困局,此外化债背景下中央对地方债务管控持续趋严,造成基建资金受限。相较而言,中央财政收入稳健,收支整体健康,但基建支出的责任相对有限,支出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目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有望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来源,减少部分投资事项,从而缓解财政压力,增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可持续能力。同时改革有望强化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更好释放中央政府投资潜能。中央政府有望启动更多有利于国家安全及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如雅鲁藏布江下游特大型水电站项目等)。整体看,中央与地方财力同事权匹配程度的提升有望推动基建供给端的优化,从而使基建投资中期趋势改善。建筑央国企作为国家重大基建项目的主要承接方,有望受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国际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重要性提升,支持政策有望加力。全会公报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当前中美关系及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美国今年大选后新领导人可能对华采取更严厉贸易限制措施,全球贸易保护风险增加,我国出口可能会承压。因此"一带一路"对于我国构建新的对外贸易循环体系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后续支持政策有望加力。基建与专业工程是我国强项,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是"一带一路"合作推进的重要载体,预计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国际工程行业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景气。
公报特别提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后续增量稳增长政策可期。三中全会一般着眼改革问题,以往几届未提到"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而本次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凸显政府对于今年短期经济增长的重视。从近期经济数据看,二季度GDP 增长4.7%,较一季度5.3%的增速显著放缓,也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当前经济复苏动能偏弱,预计稳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后续7 月底政治局会议部署增量政策可期。全会解读新闻发布会表示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要把长远增后劲与短期稳增长结合起来,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计三季度专项债与特别国债有望加快发行,基建资金面有望得到改善。此外如现有政策不能满足目标达成,降准降息、追加新的财政工具等增量政策也有望出台。考虑到Q3 基建资金情况有望改善,以及去年Q3 建筑板块业绩基数较低(23Q3 建筑板块归母净利润仅同增0.6%,为年内最低季度增速),今年Q3 建筑板块收入业绩有望提速。
公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新材料、制造业升级、新型电力系统、低空经济等方向。全会公报提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解读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建筑企业也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业务,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1)新材料:
中国化学己二睛项目已投产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公司持续推动"技术+产业"一体化模式开拓,聚焦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潜力大。2)制造业升级/设备更新:全会解读发布会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最新国常会部署研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贷款财政贴息 比例。"中国化学、中材国际、中钢国际等专业工程龙头有望受益国内制造业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加速。3)新型电力系统: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是能源电力行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一体化综合龙头企业,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占据核心地位。4)低空经济:看好配套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投建运营等环节,建议关注布局设计环节的华设集团、苏交科、深城交、中交设计、设计总院等。
投资建议: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同时有望释放中央支出潜能,基建供给端中期趋势有望改善,同时特别提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后续增量稳增长、宽财政宽货币政策可期,建筑央企与龙头地方国企作为国家重大基建项目的主要承接方有望核心受益,重点推荐和关注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能建、中国建筑国际、隧道股份等。国际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出口可能承压,"一带一路"构建我国外贸循环新体系重要性提升,支持政策有望加力,国际工程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同时境内专业工程龙头受益制造业升级与设备更新加速,重点推荐中国化学、中材国际、中钢国际。此外全会还提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建筑企业也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可重点关注新材料(中国化学)、制造业升级(中国化学、中材国际、中钢国际)、新型电力系统(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低空经济(华设集团、苏交科、深城交、中交设计、设计总院)等方向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基建资金落地不及预期、境外经营风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