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行业:汽车自主可控需求提升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024-07-23 14:35:03 和讯  国泰君安舒迪/陈豪杰
  汽车芯片国产自给率低,高端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 万辆和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 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规模仅占全球的4.5%,汽车芯片对外依赖度高达90%。国内大部分通用IC 和元器件供应商广泛,资源相对充足,且易于替代,周期较短,代价相对较小,然而,MCU、智能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等高端芯片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仍具有“卡脖子”风险,高端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汽车芯片市场海外巨头主导,前十二供应商占据全球3/4 市场。根据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 估计,2023 年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70亿美元,较2022 年增长12%,前十二大供应商占据了3/4 以上市场份额。英飞凌为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占市场份额的13.7%,在SiCMOSFET 和电源管理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恩智浦半导体位居第二,占市场份额的11.2%,在MCU 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意法半导体(ST)位居第三,占市场份额的10.6%,在功率半导体和MCU 领域实力强大。上述三家公司占据了超过1/3 的市场份额。
  国内芯片迅猛发展,但在碳化硅芯片、高功能安全MCU、以太网PHY、CAN/LIN、电芯管理AFE、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领域国产化需求高,国产化难度大。受2021 年“芯片荒”影响,国内整车厂商更加注重供应链稳定,国产车规芯片开始大规模被导入到车企供应链,制程以40nm 以下为主,实现前装量产。除通过汽车Tier1 厂商导入供应链,另有部分汽车芯片企业直接与整车厂商合作,共同进行研发、设计、制造和封装。目前,国内有300 多家企业开展汽车芯片研发活动,国产车规级芯片已涵盖MCU、模拟IC、功率器件、系统级芯片、传感器等品类。
  中美科技摩擦加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尤其在高功能安全MCU、碳化硅、隔离芯片、CAN/LIN 等领域。推荐:兆易创新(车载MCU)、龙迅股份(高清视频桥接和处理芯片等)、思特威(CIS 芯片)。相关受益标的:国芯科技(车载MCU)、芯联集成(碳化硅)、雅创电子(LED 驱动和马达驱动等)、纳芯微(隔离芯片和磁传感器)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产品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