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百年跨国企业,全球软饮巨头
可口可乐起源于1886 年,凭借独特的配方&特许经营模式实现销售版图的快速扩大;并随后续二战期间的军备物资地位、全球贸易及美国文化输出加速国际化进程,最终造就全球软饮巨头与百年传承品牌。当前,国内消费市场正值存量破局阶段,全球化扩张成为国内龙头企业筹谋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可口可乐作为全球软饮龙头,其战略眼光/出海模式探索/经营策略迭代等尤为值得后辈企业反复学习。本文通过复盘可口可乐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可口可乐的核心竞争力及全球化发展进程,并选取中国市场进驻作为案例分析,试图对国内意图出海的龙头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全球之路:二战期间及1980s 以来系可口可乐全球化的两轮黄金时期1)二战前:1920s 正式开启全球化战略,通过积极尝试、积累经验、建立初步联结。2)二战期间:作为军备物资向美军提供50 亿瓶可口可乐,成为“爱国饮品”的同时也在海外建立64 个装瓶工厂,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二战后:国际贸易往来加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司自身的海外管理模式逐步成熟。1945-1960 年公司进入的国家数量几乎翻倍,1960-1980年加速拓展亚非等空白市场,1980-1997 年郭思达任职CEO 期间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带领公司步入第二轮全球化的黄金时期。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由1957 年的33%提至1985/1995 年的42%/70%,95 年后基本稳定。
底层逻辑:内外部因素共振,特许经营模式+本地化运营助推出海成功二战后美国国内市场份额受百事抢占,可口可乐积极在海外市场找寻增量,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从内部和外部两维度分析可口可乐全球化的成功:1)内因离不开特许经营的扩张模式及本地化的运营理念:公司掌握浓缩液(价值核心)、借力装瓶商,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又透过产品本土化和营销本土化贴近当地消费者。2)外因受益于全球贸易时代到来的催化。以中国市场为例,可口可乐两轮进入中国市场均借力瓶装商实现快速扩张,利用其分销渠道及资金支持,公司自身的轻资产模式发展较快,通过多维度的本土化夯实市场基础。
他山之石:关注出海前/中/后三阶段,实力+选择缺一不可软饮料具备较高的包容度和消费者尝鲜偏好、或有较高的出海可能性,可口可乐出海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分阶段看,我们认为1)出海前:国内企业需要完成品牌打造(如农夫“天然概念”、可口可乐“快乐理念”)和产品打磨(如具备差异化特色的东方茶饮料)的基础建设;2)出海时:需考虑匹配的出海模式(投资自建/海外并购/特许经营),以特许经营模式为例,公司需具备强大的品牌力背书、充足的资金保障及合作顺畅的实力瓶装商;3)出海后:在各地市场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本土运营模式,针对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特色积极进行产品升级、渠道变革与营销设计。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表现低于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