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日新(301162):创新业务开启成长新篇章 持续受益电改红利

2024-08-01 13:00:08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应瑛
核心观点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消纳、并网催生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公司作为功率预测领域龙头,服务电站数保持领先,带动公司“源”端业务稳健增长。此外,公司立足功率预测,延伸拓展虚拟电厂、微电网、储能及电力交易等创新业务,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公司有望通过创新业务承接电改带来的时代红利。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61/7.02/8.77 亿元,同比增长23.02%/25.12%/2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33/1.71 亿元,同比增长24.80%/26.88%/28.21%。维持“买入”评级。
摘要
功率预测行业龙头,优势卡位新型电力系统
公司2011 年以风电功率预测起家,已在光伏、风电等多领域实现业务落地。截至2023 年年底,公司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已增至 3590 家,服务电站数较2019 年已实现翻倍增长,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该业务服务具有持续性和强者恒强的特性。新能源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源”端构成,其发电数据预测的准确性对电网安全和需求满足起至关重要作用,也会影响后续用户侧感知,因而新能源电站的出力数据属于电力系统中核心数据之一。
董事长定增全拿,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
1)2024 年1 月公司发布《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预案》,董事长出资4.10 亿元,全额拿定增;2)高管持续增持,看好公司发展。
2024 年2 月,公司多名高先后增持公司股票;3)公司股权激励充分,股东利益与业务团队强绑定。
新业务延展能力强,算法赋能“源网荷储”
公司利用在功率预测市场的积累和算法优势,跟随电力改革方向探索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等方向。借助自主运营试点算法准确性和竞争优势,后续实现市场拓展和客户场景复制。
电改迈入深水区,虚拟电厂、储能、电力交易等成为未来重点电力体制改革迈进第四阶段深水区。2022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新型电力交易系统建设加速推进,虚拟电厂、储能、微电网、电力交易等成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关键,迎来较快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消纳、并网催生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公司作为功率预测领域龙头,在市占率、产品与技术、综合服务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优势突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公司服务电站数保持引领,有望带动公司“源”端业务稳健增长。此外,公司以功率预测为基础,延伸拓展虚拟电厂、微电网、储能以及电力交易等创新业务,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各省市规则路径逐渐清晰,公司有望通过创新业务承接电改带来的时代红利。
  收入与毛利率假设
  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61/7.02/8.77 亿元,同比增长23.02%/25.12%/2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33/1.71 亿元,同比增长24.80%/26.88%/28.21%。其中,1)功率预测业务,实现营收2.79/2.92/ 3. 07 亿元,毛利率为71.50%/73.00%/74.00%;2)并网智能控制业务,实现营收1.45/2.03/2.64 亿元,毛利率为60.
  50%/61.00%/61.20%;3)电网新能源管理业务,实现营收0.74/1.16/1.74 亿元,毛利率为82.50%/83.30%/84. 00%;4)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业务,实现营收4.68/5.15/5.93 百万元,毛利率为68.00%/68.50%/69.00%;5)创新产品业务,实现营收39.78/63.64/101.83 百万元,毛利率为78.00%/79.00%/80.00%。
  费用率假设:
  随着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2.50%、22.30%以及22.00%;管理费用率分别为8.50%、8.50%、8.5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30%、20.00%、20.50%。
  风险分析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公司所处新能源行业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虽然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但若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减少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支持或者各省电力市场化政策进程不及预期,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或者市场需求或将减少,对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如果新能源行业或是电力行业具备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着重在发电功率预测等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发力,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生的风险。
  3)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及落地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基于下游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和创新的特点,如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及落地推广不及预期,或将削弱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公司需对相关技术研发领域进行持续投入,如果相关业务短期内不能为公司带来覆盖投入的收入增长,将对公司短期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