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观点
1. BASF发布不可抗拒力,维生素E/A提价弹性加大8月7日,BASF宣布VA、VE和类胡萝卜素以及部分芳香成分遭遇不可抗力,将于8月16日宣布已签合同的执行方案,停产影响时间将进一步明确,我们预计停产影响供应周期将在6个月左右。不可抗力发布之后,VE和VA生产企业继续报停停签,经销商也谨慎供货报价。对于原来已经处于提价趋势中的VE,BASF事故加速了提价的节奏,VE国内市场报价已从7月底的93元/kg,提升至140元/kg,VE欧洲市场成交价格也同步上调,下游库存采购积极,未来VE国内价格有望达到200元/kg。
推动本轮VE等原料药品种涨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供给端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其提价的延续性受品种的供应格局影响。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3年中国原料药出口呈下降的趋势,国内竞争导致价格下滑,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利润下降。低价竞争下,部分品种的供应格局转变,龙头企业主动限量提升价格。部分维生素品种如VB1和VB6等品种从2023年Q4已开始触底回升,提价周期延续时间已近1年的时间,VE的竞争格局更为稳定,短期内无新产能进入,我们判断VE的景气周期将更长。业绩兑现方面,我们预计从2024年Q2或者Q3起,部分品种提价带动的盈利好转有望逐步可见。根据新和成发布的2024年中报预期,扣非后净利同比增长50%—60%,蛋氨酸等品种提价开始扭转业绩趋势。
2. 呼吸道快检加速向基层渗透,海外市场值得期待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呼吸道传染疾病近期也逐步活跃,根据疾控中心,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其中JN.1系列变异株为主要的流行株。流感发病率在北方省份也高于同期,2024年第31周(2024年7月29日-2024年8月4日),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 3.8%,高于前一周水平(3.7%),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2.3%、2.5%和 2.7%)。海外市场方面,国内企业万孚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先后获得甲乙流+新冠的快检试剂的FDA许可,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考虑海外市场的提前备货需求,订单预计在感染高峰之前。竞争格局方面,快速增长的市场必然会吸引新企业加入,但联检产品对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更高,未来呼吸道联检市场不会快速进入红海竞争阶段,而且先发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满足医院筛查需求方面,更多样化的检测项目组合更能切合医保控费和呼吸道流行疾病谱变化。呼吸道联检还符合目前家庭自检的发展趋势,而且家庭自检属于自费市场,可独立培育企业品牌,构建市场壁垒。
3. 医保收支改革,连锁药房长期仍是重要角色根据医保统计公报,2023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658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165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4927.53 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26316.05亿元。统筹改革后,统筹基金的筹资能力能力显著提升,而且当期结余增加,费用支出也得以有效控制,2024年1~5月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7069.10亿元,预计继续保持增长,随着参保人数增加和工资水平提高,统筹基金收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围绕零售终端接入统筹医保,医保局开展比价系统、品种管理、加价率等系列价格监管措施,2023年职工医保中,药店终端支出2471.31亿元,对比2022年的2484.41亿元,药店支出下降。截止2024年年中,统筹改革落地省份,药店尚未获得足够的外流处方,部分省市甚至逆向收紧,限制互联网处方作为配药或报销依据,而处方药和统筹品种的价格管理措施已促使药品价格的下调,连锁药房面临毛利率下降的压力。长期来看,慢病管理和健康消费离不开连锁药房,连锁药房仍是医疗健康中的重要终端,医保支付的重新放宽和处方流转启动,行业有望再次复苏。
4. 比价和门诊统筹政策下,品牌OTC有望保持韧性西安、深圳等多地医保局上线医保药品比价系统,线上平台,线下药店(O2O)和医院价格可查询比较,由于集采降价原因,部分双跨品种,院内和院外存在一定的价差,同时线上平台基于流量也低价促销产生价差。门诊统筹全面推开,医保品种可能存在调价的风险,价差越大的医保品种被约谈调价的可能性越高。非医保品种调价风险较小,实际上在美团等O2O和B2C就存在比价,而且品牌OTC企业更能维护价格的稳定,品牌和营销的持续投入保持了消费者的高忠诚度,在未来线上线下渠道持续变革中,品牌OTC有望继续保持韧性。
5. 血液制品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
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原料药主要来自献浆,生产企业和单采浆站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2023年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五家位列千吨采浆梯队。2024年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与GC Corp签订协议,收购绿十字股权,目前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十年血液制品的重要趋势。在新增品种,新增浆站,新增市场方面,第一梯队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且头部企业控股权也在发生变化,新股东赋能给与整合资源和资金的有利支持。从资源整合落地节奏来看,派林生物在进入陕煤体系后,对外合作引入新疆德源的采浆加速,自身建设产能也即将投产。
6.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内卷”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风险和国内集采降价风险因素并存,但医药细分领域众多,既有抗风险的资源型品种的方向,也有依靠新技术率先突破的方向,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BASF发布不可抗拒力,VE/VA提价节奏加速,推荐受益于VE大幅提价,Q3业绩具备弹性的【浙江医药】,关注【能特科技】和【新和成】;关注供应格局稳定,具备持续提价的VB1,推荐【天新药业】,关注普通VD3提价和25-羟基VD3上量的【花园生物】,合成生物学在应用中未来有望市场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关注【川宁生物】。
2)呼吸道检测市场向基层渗透,出海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具有快检优势,Q3海外订单具备弹性【英诺特】,推荐核酸检测技术持续迭代,满足临床和家庭自检趋势的【圣湘生物】;关注新推出检测仪器,效率提升的【硕世生物】。海外市场关注甲乙流新冠三联快检获得美国FDA许可的【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九安医疗】。
3)血液制品景气维持,资源型品种更能应对不确定性,行业整合加速,推荐【派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关注【上海莱士】、【博晖创新】、【华兰生物】。
4)聚焦GLP-1大品种及配套产业链:①GLP-1创新药方向,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海外已应验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一期临床减重数据优异的【众生药业】,关注【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华东医药】;②GLP-1注射用包材的国产化落地,推荐【美好医疗】。
5)医疗器械出海有望持续突破,品牌合作和海外市场拓展值得期待。推荐具备掌超的技术平台和国内市场定位优势的【祥生医疗】。睡眠呼吸机出口订单恢复,关注【怡和嘉业】;
6)品牌中药及其配套上游产业链更能防御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好的现金流具备现金分红基础,推荐【健民集团】,关注【佐力药业】、【千金药业】、【羚锐制药】、【马应龙】。
7)医药国企改革的增长潜力有望继续释放,央国企平台的效率提升更为突出,化学制药类国企,经历集采后负面影响已基本消化,费用和成本存在优化空间,推荐【国药现代】,关注【华润双鹤】;医药流通类国企,国大药房的效率对比民营连锁提升潜力较大,可以【国药一致】;器械类国企,改革后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推荐【迪瑞医疗】,关注【新华医疗】;中药类国企,对内激励优化,激活销售潜力,关注【千金药业】。
8)二类疫苗研发,结构性机会可以关注人二倍体狂苗的市场增长,可关注【康华生物】。
9)连锁药店的集中度继续提升,门诊统筹有望加速推进,目前估值已反映比价带来负面影响的连锁药房,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一心堂】、【健之佳】。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