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诚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12 21:39:04 同花顺
新闻摘要
驰诚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商业模式报告期内情况 公司是依托智能传感技术、专注于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及其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公司自2004年创办以来,始终专注于气体环境安全领域,掌握了“气体传感、气体监测、物联网平台”等多方面的监测技术,并根据所处细分行业的特点及公司现有规模,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客户特定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

驰诚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情况:公司是依托智能传感技术、专注于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及其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公司自2004年创办以来,始终专注于气体环境安全领域,掌握了“气体传感、气体监测、物联网平台”等多方面的监测技术,并根据所处细分行业的特点及公司现有规模,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总数为100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19项,荣获省级软件优秀产品22项,取得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6项和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4项,华为鸿蒙智联生态产品技术认证证书(HarmonyOSConnect)1项,获取的其他如:国家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防爆合格证、消防产品认证、欧盟CE认证、ATEX认证等国内外产品资质认证近200项。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上年度保持一致,没有发生变化;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具体商业模式如下: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等主营产品的销售。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客户特定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公司依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新客户的开发、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不断扩大客户群体,从而使收入、利润规模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研发模式公司设有研发中心,具体负责公司技术开发工作,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市场需求等确定设计需求并制定设计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产品研发过程分为6个阶段:立项、计划、开发、测试、试产和发布阶段。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总结分析行业的发展方向,探索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跟踪客户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3、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分为外购标准件、外购定制件和其他辅材。外购标准件主要包括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主要向国内生产厂商直接购买或通过国内代理商采购;外购定制件主要包括壳体、PCB等,该等外购件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及质量要求,供应商根据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情况和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具体由采购部实施。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库存状况及产能情况确定采购需求,向采购部下达请购单。采购部收到请购单后,根据原材料种类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完成采购订单内部审批流程后,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到货后,采购员交由质管部进行到货检验,验收合格物料办理入库。4、生产模式公司产品种类较多,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公司采用订单式与计划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标准化产品、半成品采用计划式生产,生产部根据库存情况与销售预测,制定原料请购计划与生产计划,采购部组织原材料采购及检验入库,生产部根据工序流程安排生产,该模式下有标准产成品和半成品入库。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生产部根据销售订单,领用仓库中的标准半成品及配件,按照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组装生产测试后入库。公司采用订单式与计划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保证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库存备货情况相适应,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及交付期限的要求。5、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销售采取向直接客户销售和通过贸易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以向直接客户销售模式为主,通过贸易商销售占比较小。在向直接客户销售模式下,公司通过商务洽谈、网络宣传、行业展会、客户转介绍、投标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订单的方式开展业务。公司贸易商销售模式为公司与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实现买断式销售,再由贸易商销售给终端客户的业务模式。公司对贸易商不进行销售管理,通过贸易商客户开展合作,能够利用其销售渠道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同时,贸易商客户往往具有特定区域优势,能够有效开拓潜在的客户需求。公司销售部门负责市场渠道开拓与销售工作,执行并完成公司产品年度销售计划。公司销售部门为客户提供售前技术支持、售中现场调试和售后维护等专业化服务,为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市政、医药等多个行业,提供关键且要求严格的专业安全保障,并深受客户信赖。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凝心聚力、奋楫笃行,确保公司稳健运营、持续发展。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公司2024年度“全面降本、管理增效、业绩规模化增长”的发展主题,通过促增长、促管理、促战斗举措,打造规模化可持续快速增长能力;通过市场策略、激励政策的优化完善,积极应对市场竞争,优化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开拓布局新的产品应用领域或场景;通过组织调整、流程制度和管理优化,使得组织、流程、人员等能够高效运作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增效;通过推动沟通信息化、目标责任化、工作流程化、管理制度化建设,提升业务全面支撑能力、服务及时性能力和全面质量提升保障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研发创新方面,坚持基于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成本领先战略,从市场研判、技术提升、成本控制、工艺优化、资质认证完善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推动产品创新化、国际化、高端化,不断追求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升级,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种种努力,使公司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和社会预期偏弱的外部环境下,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稳住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基本盘,使公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经营情况良好,实现了毛利率的略微提升和营业收入、净利润的一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273,179.84元,同比增长1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9,551.19元,同比增长224.27%。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22,630,256.63元,同比增长2.55%;但受报告期内,为回馈广大投资者、实施权益分派13,136,000.00元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54,719,237.25元、同比下降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88元,同比下降0.51%。

其他经营成果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多项知识产权或产品资质,如新增有效专利4项、消防产品认证6项、防爆合格证9项、国家制造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10项、强制性认证1项、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1项、MA认证1项,华为鸿蒙智联生态产品技术认证证书(HarmonyOSConnect)1项,燃气具5项,DGM认证5项,IP防护等级1项;并顺利通过“ATEX国际防爆认证”监督审核和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评审。

同期,公司还取得了“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郑州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高新区数字化转型十强”等多项荣誉;子公司河南森斯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也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公司还精彩亮相了2024全国石油化工数字化(储运)罐区高峰论坛、第15届中国郑州消防应急展、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等行业展会或论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获得提升。

(二)行业情况

1、公司业务所处行业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用于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属于“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代码:C4021),公司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行业代码:C3983),均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

公司行业主要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此外,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行业自律组织,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行业竞争壁垒

2.1、资质壁垒

公司生产的气体监测设备,主要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燃气、隧道等领域的气体监测,由于监测仪器主要涉及可燃气体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生产企业须获得国家授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认证、消防认证、防爆认证等资质证书才能够进行产品生产。

获得以上资质认证的周期较长且认证费用高,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导致进入该行业的资质壁垒较高。

2.2、技术壁垒

气体监测设备行业集成多个现代科学与专业技术领域,包括分析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材料化学技术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此外涉及各个下游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参与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来完成硬件、软件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从而在技术层面持续保持并逐步扩大竞争优势。上述特点意味着气体监测设备供应商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完善成熟的研发机制和研发模式,从而为技术成果的高效产出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由于气体监测设备行业涉及多项专业技术的协同研发,且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多样,因此对供应商的定制化开发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能够充分运用各领域专业技术的研发管理体系,使各类专业技术能够高效、快速融合并应用于产品开发流程中。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取深厚的技术储备,也难以建立完善的研发和管理体系,进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面临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

2.3、品牌壁垒

气体监测设备具有技术含量高、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供应商需要根据下游客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仪器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客户通常在采购环节对产品的精密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出严格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加青睐在市场中已经具备较强品牌效应和较高知名度的仪器厂家,并且倾向于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导致新的行业参与者难以介入。

此外,由于气体监测设备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征,导致相关产品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对原供应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往往由原设备供应商继续承担。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2.4、人才壁垒

气体监测行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伴随着各项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加速融合,行业内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气体监测设备在各个下游领域逐步实现广度和深度应用,以及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等因素均对仪器产品的性能、寿命、精度、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行业参与者必须不断吸收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较强学习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跨学科技术人才,打造高端技术团队,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研发创新。

目前,国内外高端气体检测领域相关的研发、设计人才较为匮乏,需要企业进行自行培养和多方引进。因此,具备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对于本行业新进入者而言,本行业存在较高的人才壁垒。在短期内集聚、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始终保证技术团队的稳定发展难度较大。

3、行业发展机会

3.1、气体环境安全仪器仪表方面

(1)从细分行业来看,仪器仪表行业是制造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仪器仪表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和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工业气体安全监测领域,气体检测设备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环保、农业、装备制造业、燃气等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行业,物联网云端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监测个人在作业环境中的气体浓度、火灾、人员健康状态等,实现人员定位、实时报警、语音通话、数据可视化、人员监管、大数据、设备管理,重点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化工、冶金等大型工业环境,保障危险工业现场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民用气体安全监测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的,城市用气和居民用气日益普及,气体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智慧燃气、综合市政管廊、消防安全等全面纳入国家应急管理平台体系,气体报警系统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国产替代角度分析,仪器仪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中国智力创造”的关键和核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基石,在高端产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高度重视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通过智能制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十四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等产业引导政策,对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在不断加速,国内仪表产品在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仪器仪表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国产替代契机。当前,国内安全仪表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据,特别是在高端行业,如石油、炼化、海油、半导体、罐区、船级、管道等领域,几乎是国内产品的空白区。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政策的逐步落地,高端行业安全仪表国产替代的进程逐渐加速,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3)从安全刚需角度分析,80%以上的爆燃安全事故和气体泄漏相关,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近几年,随着十四五规划、智慧城市、智慧管网等行业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如新《安全生产法》《“十四五”智慧应急规划》《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新政策的发布,智慧市政综合管廊、城市生命线、智慧燃气、智慧消防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逐步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这些安全监测平台涉及燃气、供排水、热力、交通、危化品监管、综合管廊等多个领域,国内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领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安全类仪器仪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2、智能传感器方面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传感器逐渐由传统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传感器市场也日益繁荣。

传感器是物联网、人工智能最核心和最基础的环节,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日益得到行业内的重视,传感器在国内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中明确列出了我国各重点产业急需突破的主要产品和技术,其中有7个领域共计含有25项“传感器”相关产品与技术,涉及制造、电子、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行业,还涉及气体、振动、压力、流量、超声、图像等多种传感器门类。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先后印发了《实施智能传感器三年行动指南》《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着重提出加快提升高端传感器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鼓励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普及和发展。

国内传感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朝着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无线传输等方向迅速发展。MEMS传感器、柔性传感器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智能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在工业控制、汽车、医疗、物联网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展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伴随着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升级,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气体、压力、流量、温湿度等各类传感器的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提升,全球及中国的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全球和中国的传感器市场都展现出了积极的增长趋势,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气体传感器是传感器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可以将气体的某些信息,包括浓度和种类转换为可以被操作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声、电、光或者数字信息的装置,用于现场采集空气数据。通过气体传感器将气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串口通信,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处理。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及整个气体监测系统的核心,对气体监测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节能、环境监测、智慧家居、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气

体传感器行业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趋势。

气体传感安全仪表与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工业过程的安全与效率息息相关。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以及国家人民对环境和健康的日益重视,气体传感器行业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是2022年中所有传感器种类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已跻身前十。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健康中国行动等多方面鼓励性政策的推出,为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些年在智慧工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场景需求剧增下,气体传感器开始大幅度拓展应用范围,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工业过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医疗等众多行业,加之“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黄金时代”即将来临;绿色节能、碳排放监测、分布式储能安全等相关业务增长潜力巨大,相关机会在未来几年会逐步得到释放,给气体传感器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需求。

总体来看,气体传感器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气体传感器行业有望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并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所处的气体环境安全监测设备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公司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虽然公司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若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在工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等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可能造成公司客户的流失,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具体用途为工业领域生产场所和民用生活场景的气体安全监测,公司产品销售取决于下游领域对气体安全监测设备的需求。如果未来下游行业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而发生市场波动,则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3)政策变动的风险公司的安全监测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气体的行业,此类行业安全事故易发,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较大。因此,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将安全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对安全监测产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产品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以满足政策变动对安全监测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则会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4)核心部件依赖外购的风险公司智能仪器仪表的核心部件为传感器,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半导体原理的气体传感器并实现量产,电化学原理气体传感器已小批量生产,其他原理的气体传感器正处于研发试制阶段。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智能仪器仪表所使用的传感器主要依赖外购,公司自产的传感器尚不能满足公司需求,若公司气体传感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或传感器市场环境出现不利变动,将会对公司的产品生产带来不利影响。(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持续创新的基础。公司高度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对优秀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且业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首先会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高度重视用户需求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和丰富公司产品的资质认证级别与范围、增强技术竞争力,依托更高的产品性价比,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优势;其次还将继续优化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以智能传感技术为依托,以安全监测产品和环境分析仪器为主导,加快高新技术转化产品的速度,开发出性能优异、功能突出的产品,持续扩大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依托物联网技术平台,不断提升安全、环保监控预警系统的覆盖面,开拓新兴市场领域,缓解企业竞争压力,巩固公司的盈利能力,确保业绩健康持续增长。为防范人才流失的风险,公司还采取有如下措施:①与公司员工签署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防止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后公司技术出现泄密;②做好人才储备;③重视运用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分担机制。

2、财务风险

(1)毛利率难以维持较高水平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一方面在于国内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另一方面则在于本行业暂无外资准入门槛限制,大量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此外,由于行业产品的特殊性,受国家相关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或政策的约束,具备一定的行业门槛限制,但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等发生变化,公司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随之改变。随着未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如果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的技术与质量优势,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将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2)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公司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的规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如果公司未能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或相关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优惠政策发生变动,致使公司不能继续享受相应税收优惠,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风险2024年6月末、2023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086.60万元、8,004.48万元和7,871.3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2.64%、33.07%和44.14%,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5.06%、25.44%和31.70%。各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虽然目前期后收回情况较好、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增加,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力,或者公司客户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将可能给公司带来呆坏账风险,影响公司现金流及利润情况。应对措施:公司将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重视研发活动的持续性,提高研发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争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和软件软著企业认证,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等手段,增加公司市场份额,扩大收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幅度;同时,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积极与客户保持沟通,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完善并落实客户信用政策,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将销售回款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管控力度。

3、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

徐卫锋、石保敬作为一致行动人,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两人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公司股份数量合计3,619.0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5.11%,能够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徐卫锋为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石保敬为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若未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实际控制地位和管理职权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人事、财务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给公司经营和其他股东利益带来风险。应对措施:(1)公司将逐步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等制度安排,规范实际控制人行为,完善公司经营管理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2)《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大会就选举董事、监事进行表决时,可以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进一步限制了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4、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效益不达预期风险

公司于2023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向智能仪表产线智能化升级项目。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面临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政策调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面临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及内容,研判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保障存量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市场、与新客户对接,缩短验证周期,增加客户储备。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