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GLP-1 药物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考虑到激烈的竞争环境,从GLP-1 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更看好小分子、多靶点、长效三大方向差异化突破。当前已上市GLP-1 类药物主要为单靶点(除外礼来替尔泊肽)多肽类注射药物,使用方法以一周一次注射为主流,我们认为未来GLP-1 的发展将聚焦在以下三大方向:(1)从使用便利性来看,可口服的GLP-1 小分子有望抢占注射多肽产品的市场份额;(2)从疗效来看,疗效更优的GLP-1 多靶点产品有望取代单靶点产品;(3)从使用依存性来看,更长效的两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的产品有望取代一周一次的产品。
小分子GLP-1:国内企业主要布局辉瑞路线,未来数据读出值得期待。开发进度方面,目前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的GLP-1 小分子已领先进入2 期临床阶段;分子设计路线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主流的GLP-1 小分子主要有两类路线,对应的代表产品分别为辉瑞的Danuglipron 和礼来的Orforglipron,从目前已公开的专利来看国内企业GLP-1 小分子布局主要基于辉瑞的Danuglipron技术路线,仅有少数企业布局礼来的Orforglipron 路线;GLP-1小分子早期数据方面,礼来的Orforglipron 数据相对辉瑞的Danuglipron 优异,但参考罗氏/Carmot 的CT-996 早期数据,国内企业基于Danuglipron 路线结构优化后的分子后续临床数据值得期待。
多靶点GLP-1:双靶点、三靶点设计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多靶点GLP-1 开发进度方面,目前国内企业中信达生物GLP-1R/GCGR双靶点产品玛仕度肽已在上市申请阶段,恒瑞医药GLP-1R/GIPR双靶点产品已在3 期临床,众生药业、博瑞医药、东阳光、翰森制药、乐普医疗/民为生物等公司的多靶点产品已在2 期临床阶段,另有多个产品处在1 期阶段;设计路线方面,国内GLP-1 多靶点产品技术布局以GLP-1R/GIPR 双靶点产品布局居多,未来三靶点产品进展值得期待;临床数据方面,多靶点GLP-1 产品在减重效率、最终减重效果上均有优势,我们认为多靶点GLP-1 药物相对单靶点GLP-1 药物在疗效上存在差异化优势。
长效GLP-1:长效化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依存性。长效GLP-1 开发方面,目前国内企业中众生药业、甘李药业双周制剂已在2期临床,其他多个长效产品在研;设计路线方面,目前国内已上市或在研GLP-1 药物(非小分子)主要以一周一次制剂为主,未来两周一次或四周一次产品值得期待;临床数据方面,从现有长效药物安进的GLP-1R/GIPR 双靶点产品AMG133(每4 周一次)、众生药业的GLP-1R/GIPR 双靶点产品RAY1225(每2 周一次)、甘李药业 GLP-1R 单靶点产品 GZR18(每2 周一次)早期数据来看,现有长效GLP-1 药物在延长用药间隔的同时保证了减重效果。
GLP-1 上游产业链:需求庞大,GLP-1 多肽产业链投资价值凸显。考虑到GLP-1 多肽药物在糖尿病、减重领域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未来可能潜在的NASH 等其他领域应用场景,GLP-1 多肽产业链下游对于上游原料药需求较大。
建议关注标的:药品制剂方面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甘李药业、石药百克、翰森制药、乐普医疗、联邦制药、信立泰等;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圣诺医药、奥锐特等。
风险提示:GLP-1 药物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GLP-1 药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GLP-1 药物未来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滑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