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子(000682):设备更新强受益 H1新中标额超43亿

2024-08-24 09:00:09 和讯  华西证券刘泽晶
  事件概述
  东方电子2024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8.1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5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0%。管理层继续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优化和拓展,在研发投入方面同比增长21.64%。
  分析判断:
  H1 业绩符合预期,主业表现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东方电子2024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19 亿元,同比增长11.95%,略高于市场预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89%。整体毛利率提升至32.65%,较去年同期的32.13%上升了0.52 个百分点。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及储能业务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文章,指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指出,国家电网将以坚强的特高压和主网架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配电网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新能源集约式发展,强化配电网建设,服务新能源分布式发展,推动常规电源、新能源、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灵活接入、可靠送出、高效消纳。
  完善新能源、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用户侧储能等参与电力市场机制。
  在新能源及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加快已有的组串式、1250-2000kW 集中式系列储能 PCS 市场推广,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研发工商业源网菏储、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村镇级源网菏储核心技术及应用,增强 PCS 及储能系统市场核心竞争力。抓住绿色港口建设机遇,做好山东港、宁波港、海南港、马来西亚等港口的岸电市场开拓。持续加强新能源发电集团、能源公司、高耗能企业、机场等客户拓展。完成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系统、同步相量、储能协调控制器、微网协调控制器等产品开发,完成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的低成本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装置,提高总体方案的市场竞争力。2024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及储能业务实现营收1.20 亿元,同比显著增长108.53%,占总营收比重为4.27%。
  数字化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4H1 新中标额超43 亿元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新中标额超 43 亿元。首次中标750kV 电压等级监控系统、陕西台区储能项目和多个新能源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在多个关键市场中取得突破:中标深远海光伏试点项目,对探索深远海新能源建设有重要意义;中标龙源电力首个智慧园区项目,产品涵盖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等多领域;中标广东中调配网备调系统科技项目,支撑广东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公司还中标万华化学首套区域型智能巡视系统—宁波智能巡视主站项目、云南调度中心虚拟电厂调控运行平台、广西配电网智能监视运行分析项目,在智能巡视系统、虚拟电厂、配电终端框架等多个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
  子公司威思顿的高端智能电表在国网首次集招中实现中标,保持了在高端智能电表领域相对领先的竞争力;子公司海颐软件成功中标广东电网 2024 年度数字电网工单、数字服务工单等 4 个框架项目,与晶澳科技签订了零碳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项目采购合同,为绿色光伏产品和服务拓展筑基。
  根据新华网与国家电网信息,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国家电网公司 2024 年电网投资将完成 6,000 亿元;根据中国基金报,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全面推进电网设备大规模更新,预计2024 年至2027 年相关投资规模将达1953 亿元,我们认为,此次大规模的电网设备更新浪潮将为公司带来全新的机遇期,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我们更新了对东方电子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将2024 年与2025 年的营收预测由81.86亿元、99.21 亿元调整为79.03 亿元、99.06 亿元,给予2026 年营收预测为118.45 亿元;将2024 年与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由8.04 亿元、9.48 亿元调整为7.01 亿元、9.18 亿元,给予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68亿元。将2024 年与2025 年EPS 预测由0.60 元、0.71 元调整为0.52 元、0.68 元,给予2026 年EPS 预测为0.87 元,对应2024 年8 月22 日的最新收盘价10.33 元,2024 年至2026 年的市盈率(PE)将分别为19.76倍、15.08 倍和11.86 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智能电网及虚拟电厂领域的持续布局,以及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的创新发展,预计其未来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挤压;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宏观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