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鹄模具(002997):Q3业绩同比高增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4-10-23 18:30:07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陶亦然/程似骐/李粵皖
  核心观点
  Q3 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5 亿元、0. 91亿元、0.77 亿元,同比分别+37.97%、+41.61%、+37.55%。Q3 经营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装备业务订单释放及汽零业务持续上量。公司立足制造装备主业,供需两旺且业绩贡献确定性强,同时切入一体化压铸、轻量化底盘部件等领域,产能爬坡+订单释放将推动汽零业务毛利稳步上修,看好公司业绩估值双提升。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三季报,第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5 亿元、0.91 亿元、0.7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97% 、41.61%、37.55%。
  简评
  Q3 经营业绩同比高增,主因装备订单释放+汽零业务上量。24Q3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5 亿元、0.91 亿元、0. 77亿元,同比分别+37.97%、+41.61%、+37.55%实现高增, 环比分别-1.68%、+5.74%、-6.41%,主要系联营公司成飞瑞鹄内部抵扣影响。收入端看,公司受益于装备制造业务在手订单释放,以及汽零业务相关项目量产。24H1 装备业务在手订单39.3 亿元,较2023 年增长15%,Q3 陆续交付带来收入增长。大客户奇瑞Q3 整车销量达65.2 万台,同比+27%,环比+14%,推动汽零业务收入增长。盈利端看,Q3 归母净利润超0.9 亿元,创单季新高。归母同比增速快于收入,贡献主要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合计减少约1065 万元,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减少约1148 万元。前者系新会计准则下售后服务费计入营业成本,可转债转股带来利息费用减少、汇兑损益波动等因素所致;后者主因存货跌价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归母环比亦实现正增长,原因包括财务费用环比减少744 万元,以及投资净收益增加约1487 万元,主要由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长贡献。
  Q3 净利率同环比回升,后续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上行。24Q3 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54%、17.21%,同比分别-4.61pct、+1.61pct,环比分别+0.05pct、+1.14pct。其中毛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汽零业务占比提升所致,后续R7 产能爬坡及订单释放,有望推动毛利进一步回升。Q3 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91%、1.08%、5.49%、5.27%、-0.94%,同比分别-4.03pct、  -0.88pct、-0.84pct、-0.70pct、-1.60pct,环比分别+0.61pct、+0.60pct、+0.33pct、+0.90pct、-1.23pct。降本增效效应显现。
  制造装备主业供需两旺且经营稳健,汽零业务加速上量后毛利有望逐步改善。公司系国内冲压模具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装备+零部件”一体化配套服务优势;近年来以汽车制造装备业务为基础,成功拓展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作为其增量业务,未来业绩有望稳步增长。分业务看:1)制造装备业务:产能扩张顺利+客户结构优质+在手订单充沛,业绩贡献确定性强。产能方面,2024 年覆盖件模具智能工厂及高强板模具新工厂将部分投产,至25Q2全面达产,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交付及拿单能力。客户方面,公司与国际主流豪华品牌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陆续开发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属地化汽车品牌客户,国内市场则聚焦头部传统自主+新势力品牌;2024 年上半年新增客户包括丰田、达契亚及其他“一带一路”属地品牌。订单方面,至2024 年年中公司在手订单39. 30 亿元,较2023 年年末增长14.95%。2)轻量化零部件业务:收入规模已明显上量,后续盈利能力将稳步改善。2022年公司介入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领域,陆续取得奇瑞等客户的多款车型定点。至24H1 汽零业务收入、毛利占比分别为23.0%、8.8%,同比分别+14.3pct、+2.5pct。目前现有产线仍在稳步爬产,二期工厂预计到2025 年开始贡献增量。随着下游智界R7 等车型热销及新车型上市,汽零业务订单有望加速释放,通过规模效应推动毛利率稳步回升。
  投资建议
  公司立足于汽车制造装备这一传统主业,推动产品、客户及品牌全面升级,豪华品牌及新能源品牌客户订单占比稳步提升,业绩贡献确定性强;并把握新能源汽车向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底盘升级的窗口期,基于自身业务协同优势,成功切入一体化压铸、轻量化底盘部件等领域,有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4-2 0 2 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 亿元、4.6 亿元,对应当前PE 为19X、1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4 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影响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竞相布局,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3、客户拓展及新项目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加速新客户拓展,考虑到车企新车型项目研发节奏波动,特定时间段内或存在项目定点周期波动;此外,公司新产能建设或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导致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