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深夜警方通报!51信用卡出大事:委托外包公司冒充国家机关暴力催收!创始人清晨致歉

2019-10-22 08:25:36 和讯名家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互金圈又一大地震。

  几年前在互金圈流传着一句话:全国互金看杭州,杭州互金看西湖。杭州市西湖区辖区内聚集着包括香港上市企业51信用卡在内的大部分杭州的P2P头部平台。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周炎炎、黄斌、包慧

  编   辑丨周鹏峰、陈思颖

  部分来源引自e公司官微、中国新闻周刊、公开信息

  资料图。图 / 图虫

  21日白天,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有限公司(2051.HK)在杭州西溪的办公大楼突然遭到警方调查,众多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当日,51信用卡被查的原因存在多个推测版本:暴力催收、爬虫程序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等。

  据说现场来了上百名警察,十几辆警车,而公司也公告称“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将适时就与事件调查有关的任何进一步事态发展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

  受此事件影响,51信用卡盘中暴跌超过30%,并于下午1:50起停牌,停牌前跌幅达到34.69%,收盘价为1.77港元,最低跌至1.58港元,也是上市以来的最低价。2018年7月16日,其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股价曾冲至9.55港元,随后一路走低。10月21日的成交量有所放大,达到8871万港元,为上市以来的最高,其前一交易日的成交量为1068万港元,放大了8倍。

  21日深夜,杭州警方终于发出了权威信息,通报坐实了“暴力催收”的说法。具体通报如下:

  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通报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今日上午,51信用卡10月22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称,

  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今天清晨(早上六点),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布微博道歉,称管理上不完善,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伤害。

  昨日,据e公司,现场目击者称,“今天上午,来了10多辆警车,大概100多警方人员,阵势太大吓人了。”下午,51信用卡大楼的附近,仍有数辆警车停靠在51信用卡大楼附近,一队身着警服的办案人员,从51信用卡所在的大楼走出来,然后骑着摩托车飞速离开。

  “这一次被警方带走的人,装了三辆大巴。”现场目击者称。

  51信用卡由孙海涛创办于2012年,聚焦于信用卡管理类的工具,但是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开始并不被投资人看好。直到2015年51信用卡从应用类“信用卡管理工具”向“小额信贷业务”业务转型,开始大幅盈利,投资机构蜂拥而至。

  51信用卡官网管理团队介绍

  2015年初,51信用卡接受了由纪源资本领投,小米及顺为资本、京东跟投的5000万美金B轮融资,又引入上市公司新湖中宝(600208,股吧)的B+轮融资。几乎在宣布B轮融资的同时期,51信用卡也上线了自己的网络借贷撮合服务平台“51人品”,这很快成为51信用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015年现金贷远未普及,但就是51信用卡信贷业务上线后的第二年,51信用卡迅速实现超过2亿元的净利润。

  根据51信用卡披露的2019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录得稳步增长,收益总额由2018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2.8亿元,增长9.8%至2019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4亿元,上半年净利润达3.09亿元。来自非信贷撮合业务的收益佔收益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同期的26.8%显著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2.6%。同时,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中来自金融机构的占比也获得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底,“51信用卡管家”APP已拥有7590万用户,为他们管理1.23亿张信用卡。而据其近日更新的中报显示,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用户达8340万。

  随着网贷行业监管加强,51信用卡业务面临挑战。尤其在阴阳合同、暴力催收等方面的投诉不断。

  目前,51信用卡的主要业务仍然是信贷撮合业务,以51人品贷为平台,为信用卡推介、贷款推介、信用卡代偿、理财等收费业务引流以赚取服务费。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在聚投诉平台统计,51人品贷投诉量为4215条,51信用卡管家投诉量为958条,51即刻有投诉量为605条,51借你钱投诉量为363条,51闪电贷投诉量为241条,整个51信用卡系列产品投诉量高达6382条。

  51信用卡是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当时被成为新经济公司之一,上市首日51信用卡开盘价8.76港元,较发行价8.5港元上涨3.06%,成交额2.18亿港元。

  不过截至到今天,股价已经跌去了近80%。

  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是这家A股上市公司!

  A股公司新湖中宝10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

  另外,公司未向 51 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因 51 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公司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

  2015年,新湖中宝以5000万美元投资51信用卡管家。51信用卡上市之时,新湖中宝表示,持有其超20%的股份。21日午后,新湖中宝股价盘中小幅下浮,截至收盘,当日股价下跌2.02%。

  有关催收江湖,21世纪经济报道上周曾有相关的报道——《催收江湖兴衰》:

  相关阅读:催收江湖兴衰

  在公寓楼下大喊“姓崔的还钱!”,上了楼之后露出文身花臂,肆无忌惮地躺在欠债者家中沙发上,不给钱坚决不走人。这是韩国演员赵寅成在电影《卑劣的街头》中描摹上门催收的一幕。

  在中国逾期欠款的网贷人群眼中,这一幕在近些年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专业催收公司和原先服务于民间借贷的非专业催收公司均迎来了大爆发,但良莠不齐酿恶果,恶性事件频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互联网金融公司潮起又倒闭、产业收缩之后,监管部门也在扫黑除恶行动中大力整治催收乱象,行业“繁华”不再,但“有金融的地方就有催收”,只是江湖有兴衰。

  催收公司的数量差不多是跟P2P一起到达巅峰的。-宋文辉

  乱象丛生

  今年8月底,一名南京211大学毕业生由于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多头借贷,360天内申请网络贷款56笔,最终不堪重负选择轻生。在他去世之后,催收短信依旧。更早之前,河南、厦门、陕西等地高校均出现了学生网贷被催债之后轻生的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年前曾接触过一位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裸贷”的大学女生,她的债主,亦即裸条持有者要求其去陕西某地见面,否则公开其不雅照。这种饱含威胁的催收手段让其心理压力剧增,试图轻生未果。后在记者劝说下报警,将威胁者绳之以法。

  细究系列案件始末,责任无疑是双方的:一方面,借款人缺乏金融常识,在借款之前不能对自己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成了这一系列案件的导火索;另一方面,短信催收、通知家人的催收,甚至上门催收则诱发了系列恶性事件。

  遏制催收行业的蛮荒生长,须下猛药。

  9月3日,公安部官网发布《部署深入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并公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共侦办“套路贷”团伙案件18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651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790起,查扣涉案资产161.76亿元。这其中,一些专门从事非法催收业务的职业催讨团伙也被依法处理。

  公开的典型案例中,2019年3月25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机关打掉虞某云“套路贷”犯罪团伙,冻结涉案资金9亿余元。经查,2017年6月以来,犯罪嫌疑人虞某云组织人员假借网络借贷平台名义,发布“低利息、无担保”等虚假信息,诱骗借款人到平台借款,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对借款人以及借款人通讯录中的亲友、同事采用侮辱性语言、PS图片等软暴力方式进行催收,逼使受害人交纳高额“逾期费”。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团伙对913万余人次实施“套路贷”犯罪活动,涉案金额数亿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涉事公司即为上海P2P平台口袋理财。之后这家累计交易额超过300亿的P2P宣布暂停发标。

  类似案件并不鲜见,且银行也时有卷入。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搜索到一份8月30日发布的寻衅滋事罪二审裁定书,显示为高平农商行提供催收的某金融外包公司人员,2017年到2018年期间在催收过程中,先后对26名被害人及家人进行滋扰,在被害人家中赖着不走或雇佣残疾人静坐,喊话、言语威胁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该公司被认定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参与者最高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严打”之后

  严打成效斐然。

  三年前,一位在某借贷APP上贷款逾期5个月,造成高昂逾期费的孕妇对记者这样讲述被催收的真实情节:“上我们家门催债的都是我们当地的小痞子,把我在市区的家的铁门都砸烂了。还去了我丈夫的单位闹事,差点让我丈夫被开除。有人24小时跟着我,半夜在我楼下放音乐,每隔十几分钟喇叭长按一下,还发短信恐吓我。连续三个月。”

  尽管,当时上述借款人还款总金额已超所有本金和利息,但由于借贷平台加收“截至当日未偿还本息总额×0.1%/天”的逾期费,且每次还款都被当成还逾期费优先划走,导致账面上本金一直有欠款,催收亦不断。

  而当下,扫黑除恶进行一年半之际,这些催收团队似已一夜蒸发。

  “打黑之后,那帮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之前说要起诉我,但是也没有真正起诉,可能是因为逾期费本身就是违法收取的。”时隔三年, 上述被催收女士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以前是上门催收,现在主要电话催收多,打电话给我本人及父母,发了一些律师函。”另一互联网金融逾期者对记者说。

  大力规范的另一个结果是,催收公司的倒闭、消失,“肉眼可见”。

  一位原催收公司创始人对记者感慨道:“催收公司的数量差不多是跟P2P一起到达巅峰的。最高峰时P2P有8000多家,但8000多家公司真的有这么多专业风控人员吗?资产质量参差不齐,相伴着催收公司也良莠不齐,大家都觉得‘我可以干这活’,造成了互金乱象。随着P2P公司的收缩,催收公司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没有专门针对催收的整顿,其实主要查的是违规放贷。在违规放贷的过程中查到一些暴力催收情节,能同时导致好几家催收公司被牵连。”一位从业十余年的一线催收人员告诉记者,往往一个负债者同时欠几家网贷的钱,导致A、B、C等多家催收公司催讨。只要A出现了暴力催收情形,B、C两家公司也会同时牵扯其中。

  无序的“外访式”催收

  行业之所以被人嗤之以鼻,很大程度源于“外访式”催收。

  在外访中,催收员易与被催收者爆发语言和肢体冲突。最明显的就是2016年被称为“滴滴打人”模式的“人人催”,可以让平台上没有逾期的所有注册者选择固定催债区域,参与追债。对用户而言,只要提供身份信息和头像验证,即可成为催收人,没有固定章程如何进行催收,接单后,可以看到逾期者的家庭地址和被催收的记录。根据催收难度不同,催收成功将会被给予欠款25%-30%的奖励。

  当时“创新”该模式的平台规定,逾期46日起,平台将委托位于全国各地的第三方进行上门催收,“平台将提供终生的还款催促服务。”

  但外访催收并不是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的专利。

  其实在更早之前,银行的催收正如后来的互联网金融催收一般无序。上述一线催收人士透露,2006年左右,很多国有银行找催收公司都有一个硬性要求且签订在合约之中:必须有外访团队。后因催收公司对成本的控制,与银行协商之后变成了“外访比例”的条款,比如一百个催收案子中,必须有多少个上门催收。

  但后来,银行和催收公司都发现并不划算。银行的逻辑是,用催收回来的欠款覆盖佣金成本,但其实大规模开展外访,就算提高了回收率,也覆盖不了成本。

  “按照现在公安部扫黑除恶的规定,基本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外访,所以这个模式已经进入死胡同。”上述一线催收人士对记者表示。

  当前,很多小额信贷机构以及从事消费金融的持牌、非持牌机构都已选择终止“外访式”催收。一位华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不仅仅是扫黑除恶期间,在更早的监管要求P2P备案的时候,很多公司为了谋求合法身份,早已尽量避免外访中的暴力行为。

  一位华南互联网金融公司CEO告诉记者,目前不但没有外访,电话催收都减少了。一方面,怕催促过多次,对欠款者造成心理负担诱发恶性事件。另一方面运营商严防营销短信和电话,“一半的电话都被运营商掐断了。”他坦言,目前的催收工作很难进行。

  另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直接。“不仅解散线下催收团队,全部改为电话催收,而且电催全部采用人工智能,辞退了电催团队。”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催收悖论背后

  在大力规范催收的另一面是,逾期率的可能上升。

  上述人士表示,他自己经手的案例显示,30天以内逾期欠款,如果是银行的客户大概能催回90%,但互联网金融60%就已经很好了。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银行大概能收回5%,互联网金融最多0.5%,十倍的差距。就目前形势看来,他觉得双方的催回率都会有所下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

  “一打击暴力催收,逾期率就会攀升。”上述催收公司创始人表示。

  追根溯源。“不该拿到贷款的客户拿到了贷款,产生了问题,为了强行解决问题,就衍生了暴力。”上述催收人士表示。

  而上文提到的原催收公司创始人坦言,在以互金为主的次级贷款市场,央行征信体系并不覆盖,互金公司完全不知道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像银行一样知道借款人究竟有多少张信用卡,只能闭着眼睛放贷,才会出现信用疯狂扩张,“新闻中有人欠了20家、30家贷款”。在偿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抗拒还款甚至逃废债。在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能力之后,出现极端行为。

  “当时我接手的案子中,40%的人存在在2家以上公司借贷的情形。”上述创始人表示。

  目前监管已经开始补位。9月4日,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其珍贵之处就在于,将非持牌的P2P网贷纳入持牌金融才能进入的征信体系,对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