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7日,医疗服务板块全天涨势强劲,成都先导20CM涨停,录得4天2板,贝瑞基因(000710)涨停,和元生物涨逾14%,睿智医药、百诚医药、诺禾致源等跟涨。
②申万生物医药指数已经连跌8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态度不妨乐观一点
③医疗服务行业长坡厚雪,五大细分赛道分析:模式各异,壁垒不同
④它是医疗服务板块中高景气黄金赛道,一超多强共享行业红利
正文:
①生物医药2023年二季度投资策略:聚焦创新和业绩复苏主线
国泰君安(601211)证券指出,政策方面,医疗卫生领域顶层设计规划已较为清晰,政策延续性较强,集采后周期品种仍处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窗口,优选政策影响逐步见底个股。此外,中药板块受去年疫情低基数以及疫后终端补库等影响,2023年具备较好的业绩兑现度,优选政策后周期+低估值个股。
创新药板块在波折中砥砺前行。伴随港股市场的整体调整,港股创新药板块目前又重新回到了3倍PS左右的合理估值,为下一轮行情的启动积蓄动能。第二阶段行情将出现一定分化,二季度多项催化剂兑现将成为驱动行情的主因。
复苏主线具备较高的确定性,市场预期相对充分。医疗常规就诊量有望逐步恢复至疫前水平,往后看,低基数效应下的恢复性高增长将更多体现在Q2、Q4,但市场预期较为充分,难以进一步超预期,Q2有横向比较优势。
医药央国企有望延续价值重估。近年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春风推动央国企在多元化、平台化等方面持续积极迈进,价值重估有望持续演绎。从2023年业绩趋势看,22年低基数效应使得23年普遍具备较好的业绩兑现度。
②申万生物医药指数已经连跌8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态度不妨乐观一点
最近A股市场虽然回暖,但是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从周线角度看,申万生物医药指数已经连跌8周,期间没有任何反弹,已接近去年12月中旬的近三年低点,甚至比新能源还惨。
估值方面,目前申万生物医药指数估值分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PE为近十年6.86%分位点,PB为近十年7.03%分位点。尽管估值低不意味着一定涨,市场目前的热度也还在人工智能、TMT。但以往经验来看,一些因长期下跌而令人绝望的板块,恰恰会在不经意间走出一波行情。从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也不乏高成长的优质企业,目前反而可以乐观一些。
③医疗服务行业长坡厚雪,五大细分赛道分析:模式各异,壁垒不同
德邦证券用“长坡厚雪,百花齐放”来描述医疗服务行业。该机构指出,诊疗需求&供给不匹配,带来民营医疗长期成长机会;民营医疗机构集中布局公立医院重视程度较弱的科室,如眼科、口腔等;诊疗活动在疫情期间受损严重,预计2023Q2开始恢复反弹,医疗服务相关标的将受益于疫情放开后的诊疗恢复。
太平洋(601099)证券认为,医疗服务细分赛道模式各异,壁垒不同。
眼科:医疗服务黄金赛道,细分领域均具备量价齐升潜力。眼科疾病繁多,覆盖人群广,贯穿全生命周期。行业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达2500亿元,民营占比预计达44%。
口腔:治疗需求贯穿生命全周期,正畸、种植需求爆发式增长。正畸兼具治疗和医美属性,行业规模快速扩容,2030年规模将达2072亿元;种植渗透率仍处于极低水平,将充分受益于老龄化和消费升级。
肿瘤:治疗需求刚性,供需错配,基层市场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放疗治疗优势明显,国内渗透率仍处于低位,发展前景广阔。
辅助生殖:政策壁垒造就蓝海赛道,不孕不育率持续走高,IVF渗透率仍有极大提升空间,预计2030年市场空间将达895亿元。
中医:中医擅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行业空间广阔,政策利好催化高增长。预计OMO模式的中医诊疗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18031亿元,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④它是医疗服务板块中高景气黄金赛道,一超多强共享行业红利
德邦证券指出,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屈光、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较低。2019年我国眼科诊疗市场规模超2000亿,我国白内障手术、近视屈光手术渗透率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潜力大;供给端方面,民营医院蓬勃发展,政策鼓励社会办医,眼科民营医院数量从2014年的403家增长至2020年的1061家,CAGR为17.5%。
海通国际认为,民营眼科相对公立医院市场份额仍然较小(民营占眼科市场比例约25%),优质民营眼科的专科服务供给,有利于民营医疗服务的品牌提升,部分城市民营眼科市场份额都已达到60%以上。我们认为目前眼科行业一超多强格局清晰,共同享受高景气度,各家有成长的充足空间,重点看各公司的α能力。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德邦证券指出,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一超多强。
1)爱尔眼科(300015):领跑行业,一枝独秀;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及并购基金的助力,在关键阶段提速发展,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2)普瑞眼科:聚焦重点城市,目前尚处于业绩爬坡期,长期来看,业绩爬坡有望带来可观收入增量,随着品牌效应逐步提升,公司销售费用率有较大下降空间,将带来净利率提升;
3)华厦眼科:收入规模处于行业第二,依靠厦门根据地辐射东南地区;
4)何氏眼科:主打视光业务,深耕辽宁市场,开始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西部地区,打开成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