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失血”中 四季度光伏行业或现拐点

2024-06-25 07:02:55 证券时报网 
新闻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刘灿邦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已进入底部区间,行业整体处于“失血”状态,现金流、盈利水平开始恶化。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与多位企业负责人展开交流,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四季度或是观察行业拐点的重要窗口,伴随产能出清,一些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她判断,三四季度光伏产品价格会回升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已进入底部区间,行业整体处于“失血”状态,现金流、盈利水平开始恶化。业内对于行业何时迎来拐点颇为期待。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与多位企业负责人展开交流,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四季度或是观察行业拐点的重要窗口,伴随产能出清,一些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受访人士判断,未来1到2个月内伴随硅料停产面加大,硅料价格或有小幅反弹,但年内硅料价格反弹空间较为有限,下半年基本处于头部企业微利或盈亏平衡,边际产能持续亏现金的状态。由于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普遍处于高度同质化的过剩状态,下半年也将持续出清,预计行业盈利维持较低水平,价格趋势预计与硅料基本一致。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在寻找新的机会,如海外多元化布局将改变过去押注单一市场的做法;光储融合发展是不少企业选择的方向,在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上同步发力,以期发挥一体化布局的优势,拓展新的增长点。

四季度有望出现拐点

在近期的一场行业会议上,国金证券(600109)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提出了一个问题——光伏主产业链经营现金流大幅转负、“失血”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事实上,随着产业链价格大幅走低,光伏行业的“失血”已从单一环节蔓延至全产业链,从二三线厂商波及至行业龙头。

据姚遥观察,因行业季节性因素,今年一季度企业发货及备货增多,确认收入比例相对较少,从历史上看,光伏主产业链环节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通常处于较低水平,而受到盈利下降影响,今年一季度主产业链各环节经营性现金流显著下降;盈利承压背景下,企业加大融资力度,融资现金流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光伏主产业链主要标的账面现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合计约25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211亿元,投资现金流出308亿元,合计519亿元。

姚遥说,今年一季度,企业备货规模较大、后续将逐步确认收入,但考虑到二季度经营端现金压力加大,若后续筹资减量、不放缓扩产,即使不考虑银行抽贷等潜在外部影响因素,行业也将在5个季度内“耗尽现金”。

“光伏行业出现的问题还是因为产能过剩。”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轮产能过剩自上而下,其中硅料过剩2—3倍,硅片过剩1.5—2倍,电池稍微好一点,过剩1.3—1.5倍,组件过剩2—3倍。“观察行业拐点的重要信号是主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不再过剩。”

陈刚估计,行业拐点最早会在四季度出现,“硅料或是硅片(都有可能),也许是电池也不奇怪,最终看四个环节中哪个环节低效产能率先出清。”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链价格有望在6月迎来底部。“现在整个产业链很少有可以盈利的企业,低于现在的价格,我觉得基本上不太可能。当然不能排除有些企业殊死一搏,硬拼更低的价格。”她判断,三四季度光伏产品价格会回升。

“为什么我认为行业拐点会在三四季度,因为全行业亏损且大部分企业现金流有限,亏两三个季度或许还能承受,再亏四个季度就亏不起了,到了三四季度市场总会上去的,至少是回暖的趋势。”钱晶补充说,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是晶科今年的重要课题。

“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信号。”关于行业拐点的判断,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的观点更为直截了当。以硅料环节为例,他认为,当有大量硅料新玩家退出、破产、资不抵债或爆雷时,市场底部就到了。“但目前业内都觉得还亏得起,因为去年、前年还挣了些钱,所以现在根本不是底,还处在拉锯战,且这个拉锯战今年几乎看不到头。”

此外,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认为,硅料环节出清信号与内蒙古光伏新政密切相关,有两个可以用来判断的点位,一是内蒙古地区新项目获批情况,特别是高耗能的多晶硅项目获批情况;二是内蒙古会不会取消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的政策。

挖掘差异化优势

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迭代升级围绕产品尺寸及电池技术展开;如今,各主要厂商在产品尺寸上相继达成共识,TOPCon也成为电池技术的绝对主流,HJT、xBC等技术占比较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进一步抹平了技术上的差异性,行业又回到了同质化竞争的起跑线。

面对这种情况,各家厂商有哪些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陈刚提出,面对低价竞争,企业要研发和生产更多可以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产品。“现在已经到了客户时代,也就是客户会去评估产品给他带来的价值,然后给产品合理定价。爱旭通过将客户的场景价值更大化,多出来的价值部分,我们与客户与合作伙伴来分享。因此,我们的策略是给客户带来更多高功率、高收益、更安全、更长久的产品。”

陈刚强调了精细化运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过去光伏产业比较容易参与,一两款产品就能包打天下。“这实际上是漠视客户需求,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不断地把客户场景区分开来,挖掘每个场景的价值,帮助客户提升在各个场景的收益,这样才会得到客户的认同。”

爱旭股份是为数不多主推ABC技术产品的厂商之一,陈刚介绍说,公司将加快ABC产品的市场教育、培养及扩大工作。他认为,能够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对客户而言是有好处的。“去年,通过一系列努力,欧洲、日韩等高附加值地区客户已经认同了我们的产品,并且改变了他们同质化、只讲价格的习惯,会根据不同产品在对应场景中提供的价值来定价。”

在钱晶的理解中,差异化还有另一层含义。举例来说,虽然众多厂商都选择TOPCon技术路线,但有的企业还处在技术研发阶段,有的已经实现了量产;有的企业虽然已经量产出货,但还有企业实现了100GW的出货,积累了大量经验。

“这100GW的生产数据就是基础,我们能借此不断提升产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钱晶补充说,虽然各家厂商技术上差异不大,但这种生产经验的积累并不在同一个水平,也不是能被轻易复制的,“外表虽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样,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与钱晶的交流中,她强调了当前环境下企业市场化能力强弱的意义。“前两年,只要有产能,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卖出去。但是,现在有产品不见得卖得出去,企业的市场化能力、客户的信任度及企业整体的交付及服务水平都是很关键的。”

此外,钱晶认为,企业的多元化市场布局也很关键,如果仅仅把所有销售集中在单一市场或者仅有的几个市场,一旦这些市场发生波动,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钱晶所言,近期,中国光伏企业位于东南亚的产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轮调整,该区域工厂生产的产品原本专为美国市场客户生产,由于反规避调查豁免期结束,这些东南亚产能已经很难再向美国市场出口。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曾提到三点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地缘政治恶化局面的准备与判断不足,导致过去两三年东南亚产能对应的美国业务损失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击垮。”

李振国表示,下一步隆基绿能在产能及业务布局上会有更深刻的考虑。“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调研分析,东南亚等地在产能成本、技术施行等方面和中国制造还是差很多,以后会总体更谨慎地去考虑。美国组件厂的命运不用太担忧,后面几年单子都是满的。”

无论是在产能布局还是市场开拓方面,多家企业都向记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泽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5月,协鑫科技全资子公司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的全资子公司MDC POWER订立合作协议,双方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这是协鑫的首个海外颗粒硅项目,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意义是随项目将建立的硅生态。”

胡泽义认为,走向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运费和“高额关税”等限制性措施,而是产品销售如何让世界能够发现共赢的美好。“我们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态,将已有及潜在合作伙伴带过去,在周边做拉晶、硅片、电池等,也包括协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虽然目前欧美高关税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欧美和全世界并没有放弃新能源的发展,产品依旧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适的路径走出去。

从海外产能布局来看,除了中东,赴美设厂也是行业普遍共识。近日,阿特斯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5GW工厂正式启用,该工厂主要生产基于TOPCon电池技术的光伏组件。同时,阿特斯在美国的电池片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将在印第安纳州投建5GW高效N型电池片项目,总投资约8.39亿美元,预期于2025年底投产。

海外市场规划方面,爱旭股份副总经理夏恒亮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据他介绍,爱旭首先将聚焦高价值市场,包括欧洲、日韩、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而接下来,公司将关注亚非拉市场,“我们希望通过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时要深耕这些市场、做好本土化。”

新趋势:光储融合发展

在光伏主产业链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将“光伏+储能”融合发展视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发布了多元场景的一站式工商业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及产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公司发展光储业务的优势。以电芯为例,电芯是决定储能系统性能和成本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从现阶段来看,磷酸铁锂已经是一个被行业公认的相对成熟的电化学体系平台,我们正从两个方面进行延伸研发。”

具体来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单体大容量的500Ah+专用储能电芯,通过结构上、尺寸上的创新,把成本降下来,形成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材料上进行优化,虽然体系不变,但材料上持续优化。

“我们内部研发找准的方向还是宽温域(即耐高温电池)。随着储能逐步进入各个细分赛道,使用场景有很大差异,如果电芯能在更宽的温域中、有多种适应性,会给业主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在系统与设计层面,也会减少相应的成本。”孙伟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温电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预计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场。

此外,孙伟认为,未来光储一体智慧能源(600869)的解决方案肯定要服务于电网,对电网的理解可能是未来企业能否生存下去非常关键的指标,是分水岭。“天合最大的优势就是用全产业链的布局,交/直流侧,包括软硬件的布局,给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光储融合是大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光储融合不仅仅是在物理上进行设备安装,未来更多是在光储设施的控制及调用上去发力。”晶科能源储能事业部产品总经理吴殿峰告诉记者,晶科将重点发展光储的智能控制技术,“储能要调节电网频率、电压等,还要适应光伏的波动性,并实时监测电网的状态,才能让光伏真正地像传统能源一样进入电网,这样电网也可以敞开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电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据吴殿峰介绍,今年晶科储能业务有一些国内外比较好的订单落地,特别是海外大订单正在接洽,今年应该在这方面会有所增长。

谈及愈发激烈的储能市场竞争情况,吴殿峰认为,从长远来说,储能价格还会继续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资商安装储能能够有收益,储能市场才能真正迎来春天。“在这个过程中,低质量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只有高质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活下来。”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