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惨淡的2018年,2019年首周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上周五破前低之后放量拉起,多头的短线反击可谓漂亮,周末的降准利好更让投资者平添几分做多的希望和勇气。不过,此时投资者仍需谨记“顶部三日、底部百天”的股谚,不可轻易被“一根阳线改三观”。笔者认为,2019年A股大概率会上演“沼泽底”,股指跌跌弹弹、波动不大,个股呈分化加剧的态势。在这个“沼泽底”当中,从股指的角度看已经是底部的一部分,甚至会在局部时间、局部个股出现“水草丰美”式的诱惑;但对大量缺乏基本面支持、又面临巨量限售股解禁压力的个股而言,“沼泽底”却是深一脚浅一脚,随时还可能有大鳄藏身其中,冷不防来上一波暴跌和闪崩。之所以会出现“沼泽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矛盾导致:
一、减持和增持的矛盾。2005年股改之后,低成本的限售股上市套现一直是制约A股上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07年牛市见顶之后,上证指数出现了很明显的“长胖不长高”的现象,总市值不断膨胀,指数却基本原地踏步。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大量新股上市一年之后限售股进入流通期,给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套现压力。就在2019年开年,就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股份的公告,部分公司的股价因此出现大幅下跌。而另一方面,随着估值的走低和政策的引导,开年首周也有20多家公司公告了回购方案。这一增一减之间,市场的整体资金流接近平衡,但对不同个股来说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因此也构成了“沼泽底”起起伏伏的一部分。
二、估值低和“商誉爆雷”挤泡沫的矛盾。从整体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A股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和全流通之后的2013-2014年的底部相比,市净率已经基本一致,市盈率也相差无几,从估值上看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比性。但许多中小盘股在前几年高估值状态下,注入资产形成的巨额商誉,由于业绩和承诺存在较大差距,正面临减值的风险。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去年11月证监会也曾经发布相关提示,督促上市公司做好商誉减值工作。在2019年初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中,预计会有不少“商誉爆雷”出现,对相当部分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商誉爆雷”现象也如同“沼泽底”中浑浊不明的烂泥,需要等待风险暴露、“排干沼泽”之后,真正的“估值底”才会水落石出。
三、经济基本面结构调整与资金面有望宽松的矛盾。此前公布的中国PMI数据情况并不是太理想,反映出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可能,对A股形成压力;而与此同时,降准等利好也对市场资金面形成支持,不无出现“衰退式宽松”的可能,又潜藏着股市流动性的利好。此外,中美贸易摩擦解决的进展、美联储加息进度带来美元走强也对基本面和资金面产生影响,国内外多空因素交织,都会影响A股的起伏震荡,短线连续的大幅涨跌都容易受到压制。
以上的三大矛盾让股指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以震荡磨底、用时间换空间是市场运行阻力最小的方向。此外,从技术面来看,2018年1月见顶以来,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抵抗性下跌走势,在下降趋势中分别出现了四个箱体,重心逐步往下,形成层层叠叠的套牢筹码(见图1)。在这样的情形下,多头每向上进攻一个箱体,都需要耗费巨量资金,形成V型反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图1:上证指数日线图
而从周线角度看,2018年6月中长阴向下砸穿3000点整数关之后,沪指此前运行两年的3000-3587点区域累积大量套牢盘,对多头来说更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天堑。在3000点下方寻找新的箱体,用反复震荡的“沼泽底”完成中长期的筹码置换,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而这个“沼泽底”的箱顶位置,大约就在5178-3587点连线附近,目前正缓步接近3000点。如果又启动一轮吃饭行情的话,2950-3000点也是比较重要的阻力区,遇阻回落延续筑底的概率较大(见图2)。
图2:上证指数周线图
另外,2019年大概率会启动科创板并作为注册制的试点,用增量改革来引导存量改革,也会对A股中长期格局造成巨大影响。科创板的设立类似2004年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成立,都是新设一板块引入新的上市资源,而注册制的试行更堪比2005年的股改,二者叠加所带来的变革,可能为A股设立以来力度最大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大量市值虚高的绩差股将面临资金分流、泡沫挤出的困境,而这批基本面不佳的公司,也会随着A股不断成熟而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其间虽然有沉渣泛起式的炒作,但必定走向没落。如果投资者在“沼泽底”中只看到“底”而没有看到这批股票的“沼泽”,也有可能会在底部遭遇灭顶之灾,近期退市的中弘控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沼泽底”也是底,但更大成分是股指的底,是优质股的底,这也是A股即将告别齐涨共跌的前奏。股指在“沼泽底”上打地基,启动下一轮牛市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投资者切勿过于心急,在优质个股上做好波段行情,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熬到走出“沼泽底”迎来牛市曙光的那一刻。如果难以准确判断个股的基本面,用闲钱针对低估值的指数基金、历经市场多年考验的指数增强基金、代表外资流向的MSCI基金进行组合投资或定投,则是比较省心省力、效率相对较高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