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股市太火,马云也来"抄底"!刚刚,30亿狂买券商股

2019-02-19 20:41:52 和讯名家 
 
中国基金报 泰勒

  阿里巴巴今天又刷屏了。

  继2017年腾讯之后,阿里巴巴也入股中金公司

  阿里近30亿拿下中金4.84%股份

  继腾讯之后,中金公司又迎来一家重磅的投资方。

  2019年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已于近日完成对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入股,持有中金公司港股约2.03亿股,占其港股的11.74%和总已发行股份的4.84%。2017年9月20日,腾讯认购中金公司新发行2.075亿股H股,分别占中金发行后H股的12.01%及总股本的4.95%。

  阿里巴巴集团和中金公司此前有多年业务合作。中金公司作为中国顶尖的投资银行机构,在金融服务领域具备行业领先能力、丰富经验以及创新基因。通过本次入股能结合双方各自在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的专长,为客户提供更创新、更全面的产品及服务。

  通过入股中金公司,一方面可以与腾讯在证券业展开竞争,另一方面,目前市场和券商股处于底部区域,马云和阿里买入也是来抄底了。

  目前阿里巴巴持仓中金市值达34.35亿港元。

  中金公司表示,欢迎国内外长期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会以开放的态度与信息科技领先者合作,并将积极探索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于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和中金公司已有多年业务合作。

  中金公司左手腾讯右手阿里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金公司曾发布公告,腾讯认购中金全部2.075亿H股新股,占已发行H股约13.65%及全部已发行股份约5.21%,认购价为每股认购股份13.80港元。此外,中金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腾讯已经完成入股,持有中金2.07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比例为4.95%。此次认购,腾讯合计耗资28.64亿港元。

  另一边厢,阿里本次入股中金,认购约2.03亿股,按今日收盘价16.92港元计算,阿里本次花费高达34.35亿港元。

  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按照这一持股比例,阿里巴巴成为了继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55.68%)和腾讯(持股比例4.95%)之后的第三大股东。

2018年中金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88.13亿元同比增长51.5%,净利润16.31亿元同比增长46.8%。从财报来看,经纪收入、投行收入、投资收益等多个业务板块涨幅明显。其中,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经纪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84.21%、51.9%和46.5%。
  2018年中金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88.13亿元同比增长51.5%,净利润16.31亿元同比增长46.8%。从财报来看,经纪收入、投行收入、投资收益等多个业务板块涨幅明显。其中,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经纪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84.21%、51.9%和46.5%。

  截至2月19日,中金公司港股市值有709亿。

有评论称,虽然中金是港股上市公司,但利好肯定会传导。这一波的市场行情,券商算是灵魂板块,每一次都靠他冲锋陷阵,地位决定重要性,券商如果被利好引爆,预示了后市整体乐观,有券商的集体起舞,新热点会层出不穷。
  有评论称,虽然中金是港股上市公司,但利好肯定会传导。这一波的市场行情,券商算是灵魂板块,每一次都靠他冲锋陷阵,地位决定重要性,券商如果被利好引爆,预示了后市整体乐观,有券商的集体起舞,新热点会层出不穷。

  阿里、腾讯合计持有中金股份近10%

  到底看上对方什么了?

  一家是历史久远的券商,另外两家是互联网巨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中金和阿里、腾讯为什么会“走到一起”?

  中金自1995年7月成立至今,已有22年之久,2006年借助牛市达到最辉煌时刻,曾被称为贵族投行。但之后一蹶不振,2006至2016年被市场视为中金“失去的十年”。

  2016年年底,中金和中投证券合并,中金试图挽回昔日荣光。如今,中金又把目光投向了BAT。

  自从和中投证券合并后,中金的客户数量增长了大约十倍,如何服务这部分客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当时腾讯战略入股中金的时候,中金公司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

  一方面,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缺乏规模。我们目前只有3.5万客户和20个分支机构,这显然无法完全抓住市场份额。

  我们估计中国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大约有1,100万人。即使我们和中投证券合并,我们也只有30万高净值客户,这相对市场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

  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不能高效、快速地规模化。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我们必须和客户一对一、面对面地定期交流,这需要大量时间去培训合适的员工以及筛选客户。用这个方式我们已经做了十几年了。

  未来我们希望利用双方的科技,去开创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服务客户,甚至识别和获取客户。这在目前还没有人做到。

  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也希望利用科技、专家去服务消费者,也就是我们的大众客户。我们希望获取潜在的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张。

  分析认为,在牌照管理日渐严格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产业卡位、流量兑现采取入股头部券商的方式,而牌照新设或控股中小券商的预期落空。在行业低迷时期,头部券商的反卡位,将在未来行业复苏中凸显优势。

  中金公司是高端客户领域的优势突出,阿里此前入股的华泰证券(601688)是整体经纪份额的龙头地位比较稳固,两大券商各有特色,互联网巨头参股也是青睐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

  有券商人士分析:阿里看中中金应该是品牌,公司特色,以及收购成本几方面。阿里入股中金应该是综合考虑:1、股权交易的便捷性;2、其他具备同样财富管理能力的券商入股可能性很低。 至于为什么是阿里而非蚂蚁,应该是之前蚂蚁收购德邦证券遇阻后综合考虑。

  中金看中阿里应该有三个方面:1、互联网技术;2、大数据和精准客户 ;3、阿里众多的产业中的优质资产也非常有吸引力 。

  马云老师的金融版图

  在中金公司之前,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定增的方式成功入股华泰证券。

  2018年,华泰证券定增募集资金142.08亿元,发行对象为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安信证券、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北信瑞丰和阳光财险。上述投资者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份预计将于2019年8月2日上市流通。其中,阿里巴巴认购金额为35.00亿元。

根据华泰证券2018年三季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持股比例3.25%,位列第五大股东。
根据华泰证券2018年三季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持股比例3.25%,位列第五大股东。

针对阿里巴巴参与此次定增,天风证券曾点评分析,阿里巴巴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公司有望获得稳定的流量入口,巩固经纪业务的市占率优势;阿里巴巴在金融科技领域优势显著,未来将助力公司加快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提升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服务水平。此次定增,公司通过引入具有战略协同作用的投资者,助力公司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夯实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敏捷协同的全业务链体系,巩固在券商中的领先优势。
  针对阿里巴巴参与此次定增,天风证券曾点评分析,阿里巴巴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公司有望获得稳定的流量入口,巩固经纪业务的市占率优势;阿里巴巴在金融科技领域优势显著,未来将助力公司加快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提升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服务水平。此次定增,公司通过引入具有战略协同作用的投资者,助力公司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夯实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敏捷协同的全业务链体系,巩固在券商中的领先优势。

  另据东兴证券统计,目前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已持有天弘基金、国泰财险、蚂蚁小贷等金融公司的控股权,拥有支付、基金、保险、小贷、银行等众多领域的相关牌照。

股市太火,马云也来"抄底"!刚刚,30亿狂买券商股
  牛市要来了?

  周一A股的大涨,使包括券商研究员在内的一部分人高呼“牛市起点”。而今天,A股三大股指呈现宽幅震荡,最后都收出放量阴线,显示多空博弈加剧。

  A股真的要迎来一波大行情了吗?从数据看,至少有些散户是相信这一点的。

  随着节后行情向纵深挺进,包括开户数、换手率在内的一系列反映市场参与度的数据大幅改观,显示部分投资者对后市行情较为乐观。

  Wind数据显示:上周融资交易占比为9.2%,而节前一周为7.1%;上周的日均换手率为1.0%,而节前一周为0.6%;上周股指期货多/空比例96.5%,而节前一周为96.0%;上周机构合计挂单买入63亿元,节前一周是卖出9亿元。

  A股开户数可说是市场的“晴雨表”,每当行情有波动时都会反映在开户数上。在新春行情以及市场回暖的双重效应下,近期A股市场开户数也有明显增加。

  中国结算周二盘后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2月15日,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20.66万人,前值为18.91万人。该数据较前一个交易周环比上升9.25%。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发布了名为《牛市的起点》的研报,明确指出当期位置就是A股牛市的起点。

李迅雷更是直言“卖房炒股”,在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中李迅雷表示,“大类资产配置而言,我建议增持债券、黄金和权益资产。对于房地产,我认为已经进入减持窗口,我不认为2019年房价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如果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价长期走L型,对于用杠杆买房的投资者来讲就意味着亏损。”
  李迅雷更是直言“卖房炒股”,在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中李迅雷表示,“大类资产配置而言,我建议增持债券、黄金和权益资产。对于房地产,我认为已经进入减持窗口,我不认为2019年房价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如果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价长期走L型,对于用杠杆买房的投资者来讲就意味着亏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