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波三折!过会第42天才获准注册,微芯生物的幸福来得有点迟

2019-07-18 10:24:54 和讯名家 

    导读:纷纷扰扰科创板,这一天的反转唰唰唰!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卢杉、杨坪

  编 辑丨朱益民、陈思颖

图片来源 / 图虫
图片来源 / 图虫

  苦尽甘来。

  7月17日晚间,证监会终于同意了微芯生物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微芯生物及其承销商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

此时,距离微芯生物过会已经过去了42天,距离上交所受理其IPO申请,过去了近四个月。
  此时,距离微芯生物过会已经过去了42天,距离上交所受理其IPO申请,过去了近四个月。

  与其同批次过会的企业天准科技和安集科技均已早早完成发行,等待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闸,相比之下,微芯生物的等待不免有些漫长。

  作为首家通过发审会,微芯生物早前一直因迟迟没进入证监会同意注册名单备受争议,甚至屡有传闻称其IPO申请或折戟,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其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今日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方面已对微芯生物IPO基本上下了否决结论,只是为了避免其落下被否的实名,让其主动撤回注册申请,并且,中介机构已经在与公司沟通撤回注册材料事宜。

  17日下午,对于是否会撤回注册申请,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称:怎么可能啊。

  此前安信证券曾针对撤回一说回复媒体称:“没有这回事,他们不负责任乱说,我们内部已经澄清了。”

  微芯生物6月11日提交注册申请,但作为首家科创板上市委过会企业迟迟没有等到批文,引发市场讨论和猜测。

  事实上,作为首家申报科创板上市原研药企,微芯生物的研发能力、科研水平和发展方向,还是颇受部分投资人认可的。

  7月5日晚,证监会对微芯生物的进一步申报状态予以披露,称其目前正处在进一步问询状态。截至7月5日,6家申请注册企业的注册状态为进一步问询中。除微芯生物,安恒信息(提交注册日期6月26日)、利元亨(提交注册日期6月27日)、柏楚电子(提交注册日期6月28日)、晶晨股份(提交注册日期6月29日)、世纪空间(提交注册日期6月29日)等也已属于早早申请注册、迟迟未获得同意的企业。

  7月17日,柏楚电子、晶晨股份的审核状态也已经显示为“注册生效”。

  微芯生物2001年在深圳创立,长于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目前有针对肿瘤、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条原创新药产品线。2014年12月,原CFDA批准其抗肿瘤原创新药西达本胺上市。

  据其招股书,从2016年至2018年,营收分别为8536.44万元、1.1亿元和1.47亿元,2018年扣非净利为1897.61万元。从2016年至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约为5166.25万元、6852.3万元、8248.43万元,研发投入比例占营收比为60.52%、62.01%和55.85%。

  公开资料显示,微芯生物创建于2001年3月,是一家专长于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从事肿瘤、代谢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疗领域原创新药的研发。目前公司拥有14个在研项目储备,累计申请境内外发明专利百余项,已获得59项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其中,境外发明专利授权42项。

  主要产品包括现已上市的全国第一家唯一一款抗外周T淋巴细胞瘤(简称“PTCL”)药物——西达本胺(商品名“爱谱沙”),以及在研的胰岛素增敏剂西格列他钠、抗癌药西奥罗尼等。

  其中,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也是中国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二线首选药物,在国内市场尚无竞品。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王亮介绍,目前针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这个亚型,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可以达到80%有效率。

  天眼查数据显示,2000年-2018年,微芯生物累计经历了8轮融资,天使轮到D轮合计融资1.26亿元。2015年的E轮融资金额尚未披露,2017年引入招银国际等投资方,融资2亿元。

  本次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融资金额8.04亿元。募集资金将根据轻重缓急依次投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创新药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建设、偿还银行贷款等项目。

  2018年10月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表示,“微芯生物计划明年以H+A的形式上市。”今年3月,鲁先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确认将上科创板。

  “2015年是中国医药(600056)产业产生巨大变革的转折点。在药品监管、评审申报领域跟国际接轨,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在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 政策调整下的医疗变局:行业重构再出发”上,鲁先平表示,从17年前回国创业至今,“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融资过程,今天中国的投资环境是非常不错的。医疗产业以十年为周期,没有资本的接力,创新企业会非常少。即使在今天,中国投资环境变好、钱也非常多了,这种情况下,真正在中国进行原创研发的企业,还是很少的。只不过目前的形势不乐观,创新企业的推动还要继续,不能停下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