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版ZARA:业绩爆雷老板爆仓市值暴跌 高盛暴亏2亿

2019-08-08 13:41:48 投中网 

  原标题:中国版ZARA:业绩爆雷、老板爆仓、市值暴跌、高盛暴亏2亿

  文丨马慕杰

  2013年高盛向拉夏贝尔投资了3亿元,如今这笔投资的市值仅剩9400万元。即便算上拉夏贝尔过去历次分红,高盛仍然暴亏近2亿。

  5亿巨亏,大股东爆仓,市值跌去八成,有“中国版ZARA”之称的拉夏贝尔正经历着上市以来的至暗时刻。

  2019年8月6日晚间,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600837)的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1.416亿股A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5.85%)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其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构成违约,即所谓的质押爆仓。

  从2017年11月开始,随着拉夏贝尔股价不断下滑,邢加兴先后6次将公司股票补充质押给海通证券,邢加兴累计质押公司股份已占其直接持有股份的99.81%。

  7月30日,拉夏贝尔交出一份上市以来表现最差的业绩预告。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的半年度,其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至-5.4亿元,同比下降约286.6%至329%。与此同时,同时期内,其境内线下经营网店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重压之下,8月6日拉夏贝尔股价跌破5元,邢加兴终于爆仓。

  拉夏贝尔鼎盛时被冠以“中国版ZARA”的称号,但如今市值已经不到30亿元,已经不及2017年刚A股上市之时的四分之一。上市之后,拉夏贝尔用疯狂开店、收购品牌的方式大举扩张,如今大厦将倾,又开启了疯狂甩卖模式,力图断臂求生。但摆在拉夏贝尔面前的未来并不乐观。

  “未来要么退市,要么重组,没有其他路径。”对于此次实控人质押爆仓可能带来的影响,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对投中网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进入时足够低的估值和安全边际,拉夏贝尔上市前的投资者仍然有不错的回报。陪伴拉夏贝尔近十年的机构股东博信一期与上海融高,按照目前的持股数量1801.45万股、784.00万股计算,持股市值仍可达到9000万元与4000万元。而在2010年的融资中,博信一期与上海融高的投资金额仅为2600万元与1300万元。

  而拉夏贝尔的另一家股东、入局较晚的高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13年高盛向拉夏贝尔投资了3亿元,如今这笔投资的市值仅剩9400万元。即便算上拉夏贝尔过去历次分红,高盛仍然暴亏近2亿。

  “A+H”两地上市高速扩张停不下来

  作为国内首家“A+H”股的服装上市公司,拉夏贝尔一度风光无限。

  1988年5月,福建商人邢加兴创立了“拉夏贝尔”,主打“快时尚”概念,并立志要把拉夏贝尓打造成“中国版ZARA”。

  “发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来的,国内消费市场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长,如果不开新店就意味着倒退。”出身于服装销售的邢加兴在创立拉夏贝尔之初就一直秉持“规模扩张”的理念,并主打“直营模式”,因此“新店拓展”与“全直营”成为了拉夏贝尔发展道路中的关键词。

  根据公开数据,2012年年初,公司还仅有3340 家门店。到2017年末,拉夏贝尔的门店数已经扩张到了9448家。而近乎疯狂的开店策略在短期内也使得公司的营收大幅提升,同时期内,公司的营收规模从29.1亿元增至近90亿元,并在2018年突破百亿元。

  2011年之前,拉夏贝尔仅有三个女装品牌,其后便陆续拓展品牌,如今拉夏贝尔的子品牌数量高达近20个,涵盖了女装、男装、童装等。如La Chapelle、Puella、UlifeStyle、Candie’s、La Babité、Siastella、INMIX、Segafredo、尚芭蒂等。

  2015年2月,拉夏贝尔以2亿元并购了淘宝电商品牌七格格之后,便开始密集投资参股十余家公司,如战略投资中高端时尚生活方式品牌tannni、意大利著名咖啡品牌Segafredo以及女性内衣推荐导购平台“氧气Bra”,还投资了共享租衣平台“多啦衣梦”、互联网眼镜品牌INMIX、以及私募基金朗盛投资等。

  2014年10月,拉夏贝尔赴港上市。3年后即2017年9月,拉夏贝尔又顺利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首家“A+H”股的服装上市公司。拉夏贝尔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几乎全部都用于零售网络的拓展建设,维持着高速扩张。

  在回归A股之初,拉夏贝尔受到了资本的热烈追捧,市值曾一度达约120亿元。与此同时,其背后的机构股东博信一期、上海融高等也在彼时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倍数。

  甩卖资产 “断臂求生”

  然而,好景不长。拉夏贝尔的高速扩张早就露出隐忧。

  投中网经查询后发现,尽管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5.51亿元,同比上涨15%,但净利润却为5.32亿元,同比下降13.54%,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而且,2018年第一季度,拉夏贝尔的利润迎来增长峰值33.68%,自此之后,其净利润增长就呈持续下滑状态,并于2018年全年录得经营业绩首亏。

  拉夏贝尔业绩财报显示,2018年,拉夏贝尔实现营业收入101.76 亿元,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减少2.69 亿元,同比下降2.58%;同时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4亿元,同比下降131.24%。到了2019年上半年,更是爆出5亿元左右的预亏。

  在巨额亏损之下,拉夏贝尔迅速从疯狂扩张切换到了全面收缩模式,开始艰难的断臂求生。

  对于2018年的亏损,拉夏贝尔将此归咎于终端零售销售的下滑、毛利的减少、下半年终端渠道的调整以及投资收益的下降。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拉夏贝尔就加大了关店力度。截止2018 年12 月31 日,拉夏贝尔的直营门店数量为9269 个,比年初净减少179 个。

  “2019年,拉夏贝尔的核心目标是扭亏。”在2018年年报交流会中,拉夏贝尔高管曾如此表示。但目前来看,这并不容易。根据拉夏贝尔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2019年6月底的半年度,其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至-5.4亿元,拉夏贝尔的利润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加速恶化。

  为了尽快扭转业绩,拉夏贝尔开始着手甩卖资产回收资金。

  2019年5月7日,拉夏贝尔连发三份公告,称将以2亿人民币(同收购价格),将旗下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七格格)54.05%股权出售给杭州雁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尽管前者曾用1年时间,帮助拉夏贝尔在电商销量方面翻了15.5倍,一度承担将拉夏贝尔旗下产品引入线上的重任。

  紧接着仅一个月之后即6月22日,拉夏贝尔再次发布公告称,将以2.75亿元出售旗下子公司(“拉夏企管”)持有的天津星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8.04%份额。截止2018年底,天津星旷的账面净值为2.36亿元。经测算,预计本次转让将在2019年度带来约0.29亿元的利润。

  抛弃ZARA模式

  拉夏贝尔讲了三十年的ZARA故事,也在生存危机面前被抛弃。面对业绩的持续走低,急于扭亏的拉夏贝尔在2018年正式提出要调整“多品牌、全直营”的发展模式。

  “主品牌不强的情况下贸然多元化,就会造成东施效颦的现象。”程伟雄称,拉夏贝尔女装以中国ZARA为标榜,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渠道定位、消费者定位都是ZARA的翻版,但细致分析可看出,拉夏贝尔还是拉夏贝尔,ZARA依然是ZARA。

  长期以来,拉夏贝尔不仅在直营模式的影响下导致公司刚性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库存承压,盈利水平大幅下滑;同时,其坚持的多品牌战略也逐渐显露疲态,导致品牌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互相竞争的尴尬局面。根据拉夏贝尔财报数据,2014年-2018年,公司的存货快速攀升,从13.27亿元增至25.34亿元,同期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从26.42%升至48.58%。

  在经营压力之下,拉夏贝尔不得不承认:“直营模式有利于自主统一地贯彻公司经营战略、及时直接地掌握客户需求动态、快速拓展新品牌规模等优势,但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营资源,成本支出压力较大。”因此,拉夏贝尔启动了转型计划,推出联营、加盟模式,目标是在1-2年内,彻底转变现有销售渠道,让加盟和联营占比达到50%,形成直营、联营与加盟并重的渠道结构布局。

  如何自我救赎?

  如今拉夏贝尔的境遇,使人不难想到曾经的“鞋王”百丽国际

  创立于1991年的百丽曾经是零售业的一大标杆。2007年,百丽在香港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币。巅峰时期,它的市值超过了1500亿,在世界鞋类市值中排名第二。而作为中国鞋业规模最大的公司,百丽国际曾连续12年问鼎中国女鞋销售榜榜首,占据了中国鞋履行业的半壁江山。

  与拉夏贝尔的成长路径类似,百丽彼时也主要依靠疯狂开店的模式来占领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012年间,百丽在中国内地平均每天开店四五家。

  然而,自2012年开始,百丽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并于2015年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下滑。之后公司虽然积极转型,但仍未能改变关店、业绩下滑的颓势。最终,百丽国际于2017年7月正式退出港交所。

  不过,在高瓴资本的加持下,通过注入创新的管理方式与先进的技术,如今的百丽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那么,对于拉夏贝尔而言,其又如何才能迎来翻身?

  “百丽旗下的滔博运动门店运营管理效率在行业居前列,拉夏贝尔坪效差距太大了。”程伟雄认为,拉夏贝尔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要急于求成,需要认真调研“全直营+多品牌”模式对标的ZARA在全价值链当中哪些业务块拉夏贝尔做的不够,需要去补足短板,而不是跟随热点转型自身不熟悉的模式去增加试错成本。

  而对于拉夏贝尔来说,实体店的多品牌集合做法是个趋势,但并不是所有品牌拉扯一起就是集合店,而是需要品牌DNA的差异化或个性化迎合消费者。“当下本土女装的高歌猛进值得警惕,理应更加理性放缓发展步伐,真正去做好品牌规划与定位,用心去研发符合消费者的产品,专注店铺的精细化而不是大肆抢地盘开多店做大规模。”程伟雄说。

  “行业内的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在弱市下争取超越行业的增长。首先是品牌调性要转换切至快车道;其次要争取购物中心、并在线上渠道最佳布局;再次要遵循微笑曲线,在设计端攫取更多利润;最后利用多品牌打开成长天花板。”东兴证券分析师对投中网表示,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成人品牌服饰进入一个相对的成熟时期。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公司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从而在存量竞争的时代获得更多的份额、争取更多的利润。

(责任编辑:王彦娜 HN117)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