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网红”这门生意虽然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大门,却未能将颜值变成市值。11月25日,“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宣布,公司已收到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于11月25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提议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3.4美元)的现金将公司私有化。如涵控股发行价为每股12.5美元,私有化价格相较发行价蒸发超过70%。
四年里两进两出资本市场的如涵,只留下落寞的背影。而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如涵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排除未来有考虑A股上市的打算。如涵若再创A股,是否能掀起巨浪?
上市“上了个寂寞”
11月25日,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接到公司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买方集团)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提议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 3.4美元,如涵控股每ADS相当于5股普通股)的现金,收购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发行的A类普通股,包括以美国存托股(ADS)为代表的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
如涵控股创立于2001年,是“网红电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其当家花旦是“淘宝第一网红”张大奕。《金证券》记者注意到,2016年如涵控股通过借壳化妆品销售公司克里爱挂牌新三板,2018年4月摘牌。2019年4月,如涵控股登陆纳斯达克。2019年10月,如涵遭到数十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体诉讼,称其在招股书中存在虚假、误导性声明或未披露的信息,要求对其进行调查并寻求索赔。2020年4月,头部网红张大奕的负面舆情,让原本就脆弱的如涵再次风雨飘摇。
截至美东时间11月24日收盘,如涵控股报每股3.08美元,相比12.5美元的发行价,折损75%。
“头部效应”逐渐弱化
有接近如涵高层的相关人士表示,如涵之所以从美股退市,是因为相比美国市场,国内市场对直播、电商行业更加熟悉,也更认这个概念。但在《金证券》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水土不服,如涵控股光环不再、后劲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上市以来,如涵涵控一直深陷外界“头部红人依赖过大”的质疑。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仍有53.5%来自于张大奕店铺。不过,从最新财报来看,如涵控股平台模式下8位头部网红产生的服务收入只占总服务收入的28%,没有单一网红对总服务收入的贡献超过10%。
这固然与如涵控股一直将业务重心从自营模式(销售自主产品)向平台模式(包含了代销、广告)转变有关,其弱化了对单个网红的追捧和依赖。但财报显示,公司签约网红数量由2019年9月30日的146个增加至2020年9月30日的180个,网红数量增加无疑也在稀释对张大奕的过度依赖症,但也让公司的营销成本激增。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成立近20年,如涵还是在做赔本买卖。《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如涵控股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如涵控股净亏损为3120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净亏损为501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薇娅和李佳琦的如日中天,昔日的顶部KOL张大奕,其双十一的带货数据却是秘而不宣。
没能在新的赛道取得先机的微博网红们,显然让资本市场失去了耐心。
直播行业迎来严监管
据了解,此前如涵控股相关负责人曾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不排除未来有考虑A股上市的打算。尴尬的是,目前直播行业正迎来严监管,近一个月来,多部门接连出手规范网络直播。
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不得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存在违法违规或高风险行为,仍为其推广、引流。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进行重点管理。
前述资本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分析,“在新的电商直播环境下,公司重新上市前景并不明朗。”
事实上,即便上市也不意味公司的业务模式就能在A股受到追捧。今年9月,若羽臣、丽人丽妆两家电商代运营企业就前后脚登陆A股,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并未给投资者带来意外惊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