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放缓?证监会最新回应:不存在刻意收紧!退市新规也出炉在即,改革聚焦六方面

2020-12-11 19:33:32 和讯名家 

 

资本市场的IPO入口和退市出口,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今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均有回应。

针对近期部分企业IPO暂缓,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这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同时,证监会在退市规则方面进行了六方面的改革,目前沪深交易所正在修订退市相关规则,并于近期公布并征求意见。

这回应了近期市场对IPO放缓节奏的猜测,也表明了资本市场关键领域改革并未停步。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基于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考量,近期一些企业IPO暂缓,和此前部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只一味追求速度,忽略质量有关,监管层反复强调要把好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质量过关才是硬道理。

IPO放缓?证监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

近期市场反映,IPO所需用时要比以前更长。

一方面,上市节奏放缓,以创业板企业为例,整个四季度,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59天,相比之下,三季度平均耗时不足19天。科创板企业成功注册花费的时间则更长,四季度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66天,三季度平均耗时42天,今年上半年则平均47天。

另一方面,批文下发速度放缓,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通过证监会注册拿到批文,而整个三季度则有56家企业取得在科创板的IPO批文。创业板四季度同样有21家企业拿到批文,三季度则有45家。

这引发了市场对IPO变奏的猜测。

高莉表示,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使命,IPO是融资的入口,近期部分企业IPO被暂缓,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各IPO企业应遵守制度,提高拟上市公司水平和质量,构建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

这表明了IPO放缓和部分拟上市企业质量不达标相关,注册制下,IPO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在严格审核IPO申报要求的同时,监管层在IPO验收、审核、注册等环节加强了对公司质量的把控。近期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多份问询函出现了深交所的重点提醒,要求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披质量。

不仅科创板、创业板撤回企业频频出现,出现了一天5家企业撤回申请的情形,还有的企业出现了四轮问询的现象,而不再是此前的两、三轮问询后就上会。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创业板共有192家企业处于问询状态,其中有6家企业处于四轮问询状态,占比约3.12%,分别是中联数据、百洋医药、前进科技、金张科技、海泰科和达嘉维康。

王骥跃表示,科创板及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存在一些企业本身并不完全符合板块上市条件,或未做足上市充分准备“抢跑”的情况,在审核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也有一些项目是投行没做好,投行项目组的执业水平不够或者执业效果不好,但因为注册制到来就加速了上报节奏。

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动员部署会,要求把好“入口关”,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目前来看,《意见》开始发挥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开始“既见声势、更见实效”。交易所在上市审核环节勇敢地承担起了监管责任。目前部分企业IPO暂缓,就是向市场传递监管信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将从源头真正抓起,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将在注册制下更快上市,质量一般或较差的公司可能在多个环节受到更多关注,撤单、被否和长时间不能注册,将会有更多案例。

交易所近日将下发退市规则

退市规则很快就要落地了,高莉表示,在全市场开展退市机制改革,沪深交易所正在修订退市相关规则,并于近期公布并征求意见。

高莉表示,证监会落实党中央部署,从推进注册制全局出发,梳理退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退市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在六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包括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标准,健全退市多元渠道,强化交易所退市责任,强化交易所监管力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

在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和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证监会对对退市制度作出了两大重点安排,一是完善退市标准。包括多维度刻画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主业“空心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退市指标,取代以往单一的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增加市值退市指标、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标;保留了非标审计意见、交易类退市指标等。

二是优化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程序,对应当退市的企业直接终止上市,避免重大违法类、主业“空心化”的企业长期滞留市场,扰乱市场预期和定价机制;压缩退市时间,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第一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仍然触及将直接退市。较现行“三连亏暂停、四连亏退市”标准相比,时间大幅缩短。

此前,监管层多次表示要修订退市规则。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优化退市标准,把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总体思路是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而是同时注重持续经营能力,退市的指向性也将更符合注册制要求。

11月28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也公开讲话称,要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实现“退得下”、“退得稳”。提高我国退市机制的适应性,也要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时,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增强退市刚性,决不允许“久拖不退”。

近两年来,A股退市的力度在逐渐加强。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近两年强制退市共25家,超过了2006年以来强制退市数量的总和。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下,退市制度的“更新升级”,则意味着“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将得到及时出清。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退市要求需要简单明了、程序简化,有利于促进退市,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以及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对A股市场有着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让指数成份股更加优质,促进指数上涨;另一方面,可以矫正估值体系,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