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政策、资本的共同驱动下,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落地。
上海发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
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培育上海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本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越来越近。据央视新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快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等工作。
智能驾驶加速落地
机构预测行业复合增速达30%
作为多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智能驾驶正在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尤其是在技术、政策、资本的共同驱动下,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落地。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激光雷达、高压/高速/换电连接器等是L2级别至L4级别智能电动平台升级带来供应链价值增量的新技术;与此同时,传感器、雷达等设备也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据浙商证券(601878)研报,当前L2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普遍实现量产,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较早,目前已经具备L4能力。其他主流车企也在积极布局L4+技术,目标量产时间在2025年之前。
天风证券认为,随着前装L1级智能驾驶向L3级升级,单车价值量有望从千元提升至万元级别,预计我国L1-L3级智能驾驶2021年行业规模约为302亿元;到2025年可达约862亿元,行业复合增速为30%,将会保持高速发展。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自动驾驶布局进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上超百家公司布局了自动驾驶相关业务。不少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自动驾驶的进展情况。
中海达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车载端软硬件产品(如:高精度定位天线、惯性测量单元、高精度定位算法等)已应用在小鹏汽车、上汽集团(600104)、长城汽车、一汽红旗等汽车制造企业和自动驾驶方案商。
天和防务拥有连续波雷达、光电探测、边缘计算、数据融合等技术,可用于车路协同智能驾驶领域,目前路侧系统处于实验阶段。
满坤科技的自动驾驶、光电板等产品自2020年起陆续获得多家知名客户认证通过,截至目前有部分客户处于批量交付阶段。
胜宏科技配合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导入车载HDI等核心产品。
海泰科参与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内外饰注塑模具产品。华为与有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业务深度跨界融合,双向合作,彼此赋能。公司在华为赋能的相关车型有配套的注塑模具产品。
自动驾驶概念股研发强度超A股
高增长潜力名单出炉
对前沿产业来说,保持竞争力需要大力投入。数据宝统计,自动驾驶概念股上半年合计研发支出达到394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47%。同期A股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1.4亿元,整体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为1.81%,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概念股平均研发支出是A股水平的2.33倍,整体研发强度是A股水平的2.47倍。
从未来增长潜力来看,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1只概念股今后三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达到20%以上。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翻倍的有2股,分别是比亚迪、联创电子。
二季度末,比亚迪获超1500家机构持仓,是机构扎堆最明显的自动驾驶概念股。在巴菲特一周之内持续抛售股票的压力之下,该股近期持续调整,截至9月5日收盘,与年内高点相比,回撤幅度达到25.08%。
数据宝统计,上述21股中,超八成回撤幅度逾20%,回撤幅度靠前的有光庭信息、胜宏科技(300476)、移为通信(300590)、长城汽车、联创电子(002036)、华安鑫创等。
按照区间成交均价计算,8月以来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的有比亚迪、均胜电子(600699)、德赛西威(002920)、华阳集团等。期间融资客同步加仓超亿元的仅德赛西威。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