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23H1 实现营收200.1 亿,同比+6.38%,实现归母净利18.43亿,同比-34.13%;对应Q2 单季实现营收105.99 亿,同比-0.72%,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11.36 亿,同比-9.87%,环比+61%。
原料端乙烷价格中低位运行+丙烷价格回落,需求逐步复苏支撑业绩环比进一步改善。
事件
7 月17 日,公司发布2023 半年报:公司23H1 实现营收200.1 亿,同比+6.38%,实现归母净利18.43 亿,同比-34.13%;对应Q2 单季实现营收105.99 亿,同比-0.72%,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11.36 亿,同比-9.87%,环比+61%。
简评
原料端乙烷价格中低位运行+丙烷价格回落,需求逐步复苏支撑业绩环比改善
2022 年,美国乙烷全年均价约48 美分/加仑(约折350 美元/吨),最高价格达到60 美分/加仑(约折440 美元/吨),显著增加了公司C2 产业链成本,C3 产业链下游丙烯酸及酯等产品也受到成本和需求影响盈利边际下滑;进入23 年后,乙烷价格下滑并逐步趋稳,根据Bloomberg 数据,1-6 月美国乙烷均价分别为26.6、25.4、24.5、21.0、20.2、20.6 美分/加仑,乙烷价格中低位运行将显著缓解公司生产端压力,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成本优势凸显,增厚公司C2 产业链盈利;根据Wind 数据,23 年1-6 月丙烷华东CFR 均价分别为740、750、605、591、531、502 美元/吨,也呈回落趋势。
23H1,公司实现营收200.1 亿,同比+6.38%,实现归母净利18.43亿,同比-34.13%;对应Q2 单季实现营收105.99 亿,同比-0.72%,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11.36 亿,同比-9.87%,环比+61%。
分板块来看,公司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02.47/56.06/1.39/ 40.22 亿元,分别实现毛利15.41/15.55/0.44/3.65 元,毛利率分15.04%/27.74%/31.70%/9.07%,受益于原料端乙烷价格中低位运行、丙烷价格回落以及需求逐步复苏,同时公司各生产装置保持安全稳定高负荷运行,实现产销平衡,新增产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稳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公司Q2 盈利环比大幅改善,23Q1 和23Q2 毛利率分别为16.27%和18.62%,后续随着C2、C3 下游产品需求逐步复苏,公司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
在建规划项目稳步推进,打造综合化产业平台
2023 上半年,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签约,计划总投资约257 亿元,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mPE)、聚乙烯弹性体(POE)、润滑油基础油(PAO)、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新材料,同时将副产氢气进行资源化利用,达到项目降碳的目标。此外,公司与韩国爱思开致新中国有限公司年产4 万吨EAA 装置顺利开工,并计划继续合作投资约21.7 亿元,建设、运营生产规模为年产5 万吨的新增EAA 装置二期项目,高效解决国内EAA 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
同时,公司成功实现年产40 万吨聚苯乙烯装置和年产10 万吨乙醇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保持良好运行,促进乙烯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延伸,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延伸的发展;公司扎实推进了连云港基地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各产品生产装置完成中交或已接近建成,进一步增加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效率;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计划于2023 年底中交,将更加高效利用PDH 的丙烯资源生产多碳醇,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嘉兴基地加快推进26 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建设,拓宽丙烯酸酯下游向高端纺织乳液、涂料乳液、粘合剂、电池粘合剂与涂覆剂等化学新材料发展,促进公司产业链在质与量上的大幅提升。
注重创新研发,新材料产品多元化发展
23H1,公司研发投入7.08 亿元,同比增长9.74%。公司报告期内申请专利50 件,获授权专利51 件。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1,000 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一次开车成功,POE 装置加快推进,均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加快推进各年产10 万吨级工业化装置建设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 年、2024 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 亿、81.5 亿和96.4 亿,EPS 分别为1.5 元、2.4 元和2.9 元,PE 分别为10.3X、6.6X、5.6X,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