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氧股份(002430):2023H1利润端承压 订单逆势高增长

2023-08-25 08:00:06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吕娟/李长鸿
  核心观点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气体业务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境外收入翻倍增长;但由于零售气体价格波动,利润端承压明显。公司新签订单表现显著好于业绩表现:2023H1 新签气体项目达到37 万m3/h,已经接近2022 全年水平,投资设立印尼杭氧迈出气体产业国际化的第一步;倘若下半年保持合理接单节奏,2023 全年订单或与历史最佳水平相当。
  2023H1 空分设备和石化装备新订合同额达43.21 亿元,同比增长41.16%;且空分设备毛利率首次超过30%,预计未来2 年设备量、利均有不错展望。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64.44 亿元,同比+4.29%;归母净利润5.25 亿元,同比-29.31%;扣非归母净利润5.03 亿元,同比-29.89%。2023 年单二季度营收31.55 亿元,同比-8.38%;归母净利润2.49 亿元,同比-40.86%;扣非归母净利润2.36 亿元,同比-41.57%。
  简评
  2023H1 气体业务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境外收入翻倍增长1)分业务:2023H1 气体销售收入40.18 亿元,同比+7.79%,营收占比同比提升2.03pct 至62.35%;空分设备营收同比-0.75%至19.41 亿元,营收占比30.12%;石化设备营收同比+8.94%至3.37 亿元,营收占比5.23%。2)分区域:2023H1 境外收入同比+161.12%至4.36 亿元,营收占比同比提升4.06pct 至6.76%;境内营收同比-0.07%至60.08 亿元。
  2023H1 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06pct 至24.20%;其中气体毛利率同比-9.08pct 至21.10%,我们预计主要系气体零售业务价格波动所致,空分设备毛利率同比+5.14pct 至31.65%。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01pct至22.82%,净利率同比下降3.96pct 至8.73%。
  气体业务:2023H1 新签气体项目37 万m3/h,接近2022 全年水平1)管道气: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签气体项目达到37 万m3/h,其中来自鲁南化工、晋开化工、山西天泽、达州钢铁的合同制气规模分别达到10.50、5.80、9.82、8.00 万m3/h。公司在化肥、化工新材料、钢铁、氢能源等领域多点发力,并投资设立印尼杭氧,迈出了气体产业国际化的第一步。2022 全年公司新签气体项目约39 万m3/h,而2023 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已经接近2022 全年水平。即便假设下半年接单速度放缓,2023 全年新签订单大概超过50 万m3/h;倘若下半年保持合理节奏,2023全年甚至可能与2021 年历史最佳水平相当(64 万m3/h)。
  2)零售气:参考卓创资讯工业气体数据,2023Q1 零售气中大宗气体(液氧、液氮、液氩)价格已触底回升,二季度以来整体维稳。二季度稀有气体氪氙的价格仍在震荡下行,但7 月以来价格企稳,后续价格有望小幅修复从而带动利润率上行。2022 年公司年产2000m3/h 氙气、20000m3/h 氪气项目的精提取装置已投产,预计在2024年底能够达产;乐观情形2023 年产能利用率有望超过一半,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设备业务:上半年订单大幅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公司设备业务长期维持稳定的盈利水平。过去10 年,公司空分设备毛利率维持在20%-27%,平均达23.36%;气体毛利率维持在12%-26%之间,平均达19.16%。2023H1 公司空分设备毛利率31.65%,同比显著提升5.14pct,领先于历史同期水平。2023H1 公司空分设备和石化装备新订合同额达43.21 亿元,同比+41.16%。空分设备方面,取得了北方华锦3 套8.2 万m3/h 等多套空分设备订单。石化装备方面,中标多套海外PDH 装置项目,海外订单创历史峰值;大型百万吨级乙烯冷箱市场开拓继续领跑国内市场,与万华化学、吉林石化等签约乙烯冷箱装置订单。展望未来2 年,设备业务有望稳步增长,依旧维持优秀的毛利率水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45.86、169.10、194.9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7、16.07、20.07 亿元,同比分别-1.91%、+35.37%、+24.87%,对应2023-2025 年PE 估值分别为24.81、18.33、14.6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零售气价格下行的风险:当前国内外经济局势复杂,公司零售气需求景气度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景气度超预期下行,叠加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可能导致零售气价格继续下行。
  2)气体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包括大宗气体与零售气在内的外包气体市场空间大,吸引新进入者涌入,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某些区域市场无法充分发挥空分设备自制的优势,进而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3)管理风险:随着公司气体子公司的数量以及已投产的装置规模持续不断增加,对公司管理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治理结构风险加大。
  4)设备业务增长乏力的风险:设备业务作为传统业务,尽管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但是受整个下游重化工业景气度的影响,可能出现下滑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