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自2019 年华为车BU 成立,直至2023 年底华为控股Tier1 正式成立(资料来源:长安汽车公告《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公告》),华为汽车业务总体呈现快速崛起态势,我们认为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产业发展趋势、特定企业战略、外部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共振所致。在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与自主可控的大环境之下,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化方案将拥有一定市场份额,重塑汽车智能化产业格局。
从OEM 来看:在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影响之下,本土车厂需在经济性与自主可控层面取得新平衡,价廉好用且可控的方案应为最佳选择。
从供应链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2019-2020 年以来的快速迭代,本土汽车智能化供应链趋于完善,国产化的产业基础相对完备。从座舱到智驾系统,国产芯片方案比例在持续抬升,以激光雷达、地平线智驾芯片、底软为代表的部分国产优势领域在出海层面亦可圈可点。
从投资视角来看:未来国产智能化生态体系的份额可能出现加速态势,在此背景之下相关软硬件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可能会降低,但盈利能力和海外芯片商主导的生态体系或有一定差距。整体而言就是行业β增强的同时,个体公司的alpha 受到挑战,对于相对后阶的公司而言,边际变化更强。
对于华为系Tier1:相较于前期的华为车BU,业务推进阻力进一步弱化。当下业务推进有技术雄厚、渠道广泛、自主可控性好的优势,也有成本、海外业务推进对地缘政治环境敏感、智驾芯片升级等客观挑战。
此外,新公司对产业格局的影响需重点观察OEM 合作伙伴生态,如果未来OEM 伙伴集中在赛力斯、长安等车企,初始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如果后续有更多OEM 入局其中,华为合资公司具备成为“行业性技术平台”的潜力(可参阅正文的情景量化测算)。
风险提示。合资公司业务及股权变化进展;地缘政治等外部环境影响,相关业务进展存在不确定性;汽车产业智能化节奏;汽车销量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