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被债权人申请清盘,有香港银行将接管其在港抵押资产?知情人士回应:不实!

2024-02-02 00:04:34 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号

  2月1日,有市场消息传言,碧桂园(HK02007,股价0.63港元,市值176.33亿港元)债权人将申请清盘,有香港银行将接管碧桂园在港抵押资产。

  对此,接近碧桂园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传闻不属实,当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公司正与顾问团队一起,积极评估集团的财务状况,并已建立与主要债权人的合作沟通平台,相关评估及沟通也在正常有序推进中。根据与主要债权人的沟通,当前广大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经济以及本公司的盘整发展仍充满信心。公司将继续致力于与债权人进行友好沟通与合作,并连同各中介方共同制定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债权人的利益。”

  自从去年出现流动性压力后,碧桂园一直在持续推动境内外债务管理,积极化解流动性压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

  境外债务正在制定整体解决方案

  1月16日,碧桂园宣布,公司已委聘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境外债务重组的主要财务顾问。公司将在各财务、法律顾问的协助下继续评估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建立与所有债权人的合作沟通平台,共同制定整体方案来全面解决公司当前境外债务风险。

  彼时,碧桂园表示,公司有决心推进一个能够确保集团的长远发展、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并确保公平对待所有债权人的全面解决方案。在进行境外债务重组的过程中,集团将坚持不懈地保交付、保运营。公司期待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和合作,并呼吁债权人给予耐心、理解和支持,与公司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以克服公司面临的挑战。

  此前,碧桂园境内9笔公司债券已通过债券持有人会议达成展期安排。展期方案通过后,碧桂园9笔境内债到期时间整体延展3年。在境外债务方面,碧桂园预期无法如期履行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希望通过寻求整体方案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

  与此同时,碧桂园也在积极盘活、出售境内外资产。1月18日,有资本市场消息称,碧桂园澳大利亚子公司就出售所持悉尼剩余地块达成协议。

  彼时,碧桂园方面回复记者表示,澳洲项目在积极接洽中,推进顺利的情况下,有望在上半年完成资产出售,公司将按照相关披露要求,适时向投资者披露澳大利亚项目处置的细节,并确保处置资金的合理使用,按法律顺序进行偿付,确保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利益相关方。

  1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率先获悉,碧桂园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挂牌了一系列资产转让项目,这些项目均位于广州,包含写字楼、办公楼、酒店、公寓楼等多种物业,合计拟转让价格38.18亿元。

  在碧桂园这一批资产转让中,拟转让价格最贵的项目是广州增城区凤凰城酒店,为12.6亿元。增城区凤凰城酒店是广州东部最大的五星级山水主题式酒店,总建筑面积97912.69平方米,其中凤凰城酒店83099.32平方米,凤凰城酒店十三区2145.55平方米,凤凰城酒店员工宿舍12667.82平方米。

  对于碧桂园而言,增城凤凰城是其开发史上的里程碑项目,也是创始人杨国强亲自拍板拿地开发的项目。这个万亩大盘持续开发多年,居住人口超10万。2002年5月凤凰城开盘,在此后的8个月时间里,凤凰城荣获当年广州地区销售冠军、全国单盘销售冠军。

  今年仍有超48万套天量交付任务

  除了债务问题,市场对碧桂园最为关注的还有天量“保交付”项目。作为长期位列行业销售前三位的房企,碧桂园有诸多在建项目即将或等待交付。

  1月15日,碧桂园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强调,2024年集团的重点工作仍然是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在保交付、优化经营的过程中,努力保信用,做好各相关方的沟通和安排,使公司在保交付过程中有序修复资产负债表。”

  杨惠妍表示,2024年公司预计交付量超48万套,仍然是天量的交付任务,公司上下要从资金、资源以及个人状态上做好充分准备。

  尽管交付挑战将进入深水区,碧桂园仍对未来充满信心。杨惠妍指出,我们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文化优秀,团队稳定团结,同时也得到政府支持和认同,这些都会支撑我们把今年的交付工作做好。

  2023年,房地产市场修复不如预期,整体仍处于调整之中,行业百强累计业绩继续呈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近期政策面持续释放利好,支持房企合理融资,提振市场信心。

  杨惠妍表示,对于房地产的定位、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新房改方案”等政策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要求。“只要国家政策清晰且相对稳定,我们就能够基于政策做好战略,让企业更好、更稳定地发展。”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2023年,碧桂园对公司架构进行了有序调整,保持了核心团队的稳定。杨惠妍表示,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碧桂园要做好自身战略规划,选好用好优秀团队,让团队越来越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2024年,碧桂园预计市场仍在低位徘徊,城市销售表现分化加剧,民企和国央企分化仍会加剧。莫斌强调,没有销售,就没有造血。要在政策窗口期,紧跟政策大势,抓住机会获取支持,同时严守保交付底线,做好存量和增量销售,不断恢复企业的造血功能。

  记者|黄婉银

  编辑|段炼 陈梦妤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