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行业周报:春节后银行股能否龙行龘龘?

2024-02-18 13:10:13 和讯  光大证券王一峰/董文欣/蔡霆夆
  农历2 月9 日(农历腊月三十)央行公布了2024 年1 月份的“史上最强”金融统计数据;再叠加春节期间出行、餐饮、旅游等高频数据呈现较强增势,消费端似出现转暖迹象。由此在龙年春节A 股假期期间,港股三大股指率先迎来“开门红”,其中恒生香港上市银行指数累计涨幅3%。龙年开年的银行股走势能否龙行龘龘,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增量信号可以关注:
  第一,港股喜迎龙年“三连阳”,银行板块中招行、邮储等跑出超额收益,市场目光从生产转向消费,零售银行表现更优。春节期间(2 月12 日~2 月16 日),A 股处于假期休市状态, H 股共有3 个交易日(2 月14~2 月16 日),期间港股三大股指喜迎“开门红”,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收涨3.8%、4.7%、6.9%。其中,恒生香港银行指数累计上涨3%,跑输恒生中国企业指数1.7pct。
  个股方面,招行H(+6.9%)、邮储H(+5.4%)、中银香港(+5.1%)等涨幅居前,领涨标的主要以中资银行股为主,零售银行板块表现更优。与此同时,春节期间富时A50 期货亦持续拉升,累计涨幅2.8%。
  第二,1 月信贷投放“开门红”力度略超预期,零售贷款同比大幅多增。2 月9 日(农历腊月三十)央行意外公布了2024 年1 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1 月信贷新增4.92 万亿,同比多增162 亿;1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5 万亿,同比多增5061亿,为历史上单月最大增量,同比增速9.5%,同上年末持平,社融增长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均衡投放”的货币政策安排和商业银行“开门红”冲量的季节性规律基本匹配,但单月相对较好的金融读数易于阶段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对于“宽信用”的想象空间,由此产生对经济增长的更大期待。
  1 月信贷投放呈现“对公先行、零售加力”的特点。1 月对公贷款保持了较高增长景气度,更长项目储备周期、万亿建设国债资金陆续拨付到位、以及5000 亿PSL投放助力“三大工程”等多重因素共振驱动对公增量信贷维持偏高位。1 月份居民贷款新增9801 亿,同比多增7229 亿为市场提供了居民加杠杆和消费端改善的预期。
  虽然我们认为1 月零售信贷数据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春节前节日效应、更长的工作日、“以量换价”的投放策略等因素导致,住房销售和按揭早偿似乎尚不支持零售中长期消费类贷款明显高增,居民端消费行为改变也并非朝夕之功。但是,零售信贷数据与春节消费数据相映射,将有利于阶段性提振相对低迷的消费预期。
  第三,春节期间服务消费明显升温,出行、旅游、餐饮、住宿、影视娱乐等领域增势强劲。①出行数据看,据2024 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测算,2 月10 日-16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七),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近20 亿人次,同比增长17.2%,较2019 年同期增长25.3%。②服务消费数据看,春节期间服务消费升温明显,初一到初五,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重点监测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超六成。③居民支付数据看,央行数据显示,春节除夕至初五,网联清算公司、中国银联共计处理交易153.8亿笔,总金额达7.7 万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5.8%、10.1%。其中,餐饮、住宿、旅游、零售、影视娱乐等领域增长相对更好,同比增速均超20%。④票房数据看,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 年春节档(2 月10 日-2 月17 日)总票房已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记录。经济高频数据显示了春节期间居民消费活力旺盛,也体现了微观主体有效需求修复的潜力空间。
  第四,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各家银行积极跟进响应。2024 年开年,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2 月6 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协调机制,对推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要及时开展评审,加快授信审批,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满尽满”。春节前后,多家银行披露了推动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情况,同步提及后续将持续落实“金融16 条”、“保交楼”工作要求以及近期关于经营性物业贷款新规定等相关政策,坚持对各类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注意到,近期对房地产无论是需求侧还是融资端,政策暖风频吹。除四个一线城市相继放松房地产调控举措外,近日媒体密集报道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资金对接情况。我们相信,政策有意对房地产市场释放更多稳定信号,旨在稳定房地产销售“量”“价”关系。未来或有更多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出台,可能的选择主要集中于:① 着力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的“去库存”安排;② 以“保交楼”为核心的项目端政策性资金扶持;③ 通过定向债务重组,着力阶段性稳定房地产企业融资性现金流;④ 加速推进“三大工程”,促进建立市场与保障的“双轨”新模式。
  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助于银行经营面和股价层面的双重稳定。房地产风险为前期压制银行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增量利好进一步出台,也将有助于提振银行板块估值表现。历史上房地产政策转暖阶段,银行板块与房地产板块均同时跑出较好的收益表现。例如2022 年7 月,面临“按揭贷款”停贷风波,“7·28”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此后住建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在此期间,银行股与地产股走势相关系数升至0.82,呈现出较历史均值更高的相关性;如2022 年11 月,政策面对房地产融资端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包括“第二支箭”扩容、房地产金融16 条举措发布、“第三支箭”出炉等。在此期间,银行股与地产股相关系数达0.97,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春节期间港股房地产板块领涨,港股地产、银行板块涨幅分别为4.4%、3%,有望对A 股银行板块形成一定提振作用。
  第五,资本市场维稳“一揽子”举措后,增量政策出台仍可期。(1)从资金层面看,① 2 月5 日全面降准50bp 落地,释放约1 万亿流动性,为资本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② 2 月6 日中央汇金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③ 2 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强调,将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
  (2)从制度层面看,① 强化央企市值管理,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国资委发言人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回报投资者。② 严惩操纵市场恶意做空,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包括暂停限售股出借;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引导证券公司延长追保时间,动态下调平仓线;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前期稳定市场“一揽子”政策之后,在市场信心有效修复和指数触及关键支撑点位前,有必要出台增量政策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投资建议:经济基本面预期边际改善,资本市场暖风频吹,继续看好银行板块表现
  春节期间消费转暖叠加“两会”临近,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预期。节后A 股风险偏好或趋于友好,银行股节前上涨行情仍有望延续。一方面,春节期间消费明显转暖,显示提升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具有潜力空间;另一方面,临近“两会”召开,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出台抱有期待,叠加银行自身基本面具有较好支撑,预计节后仍将会录得较好表现。
  监管释放活跃资本市场信号,银行股料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2024 年1 月下旬以来,监管持续释放活跃资本市场信号,通过汇金增持、降准等手段增强市场信心,推动资本市场回归合理估值水平。展望后续,在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之前,我们认为刺激性举措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沪深300 仍将发挥指数“稳定器”的作用。考虑到沪深300 成分股中银行股流通市值权重为12%,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银行板块或首先受益。
  看好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小银行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信贷投放仍在不同区域之间分化,经济发达省份的中小银行开年来仍保持较高的信贷投放景气度,料1月份实现同比多增概率较大。而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经济发达省份仍将维持较大资本开支力度,未来信用增长的高景气度仍将延续。从银行个体来看,多数江浙地区银行资产质量优异、拨备回旋余地大,考虑到未来该地区银行仍将面临较大资本缺口,盈利能力仍具有稳定运行基础。从投资角度看,伴随着前期估值向国有大行收敛,目前部分中小上市银行同时具备“高股息、高盈利、低估值”特征,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投资标的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传统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关注北京银行和大行;(2)区域经济韧性强、信贷脉冲强度大、盈利增速较高的中小银行,2023 年该类银行估值水平持续走低,目前股息率亦颇具吸引力,建议关注苏州、江苏、南京、常熟银行;(3)房地产增量利好频出,叠加开年零售信贷投放超预期,建议关注盈利能力强、业绩增长稳定,当前股息率亦具备吸引力的招商银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