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GLP-1RA海外进展及供应链机会

2024-03-11 08:25:07 和讯  华鑫证券胡博新
  1. GLP-1RA持续突破,把握产业链机遇
  诺和诺德发布口服减重药物Amycretin的临床最新1期临床数据,12周减重13%,对比目前占据主导的注射剂型,Amycretin减重效果更优,未来二三期临床值得期待,而且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只能接受口服用药,未来口服减重药物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2024年1月23日,国内口服GLP-1RA顺利获批,市场对口服剂型的潜力会逐步可见。中国企业进入GLP-RA供应链主要是上游原料药的CDMO/CMO,但当前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全球制药产业链分工是效率的竞争,不仅美国企业需要参与,欧洲,中国企业也都参与,而且仿制药对成本更为敏感。GLP-1RA市场我们认为并不单一局限于美国礼来的替尔帕肽的合同订单,仿制药、口服载体等中国企业也都在积极拓展合作。国内市场方面,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财年,中国地区GLP-1产品收入6208百万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同比增长66.12%,虽然目前国内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尚未获批,但国内糖尿病人群也非常巨大,GLP-1凭借其降糖+减重的优势,其市场仍在快速扩容。国产GLP-1RA预计在2025-2026年上市,有希望能赶上减重市场最合适的拓展时机。由于减重临床试验入组快,减重效果能在1-2个月见证效果,国产GLP-1RA的临床进度有望获得市场的持续关注。
  2.重视呼吸道快检的渗透率提升
  根据CDC流感监测周报,截至2024年3月3日,南北方哨点医院ILI%已同比2023年同期回落,2023年3月开始春节流感并形成感染高峰,未来1个月,我们预计同比数据也是回落趋势。实际从环比数据来看,2月份南北方哨点医院ILI%环比1月份下降,这是流感传播的季节性所致。呼吸道快检市场的变化在于医疗卫生系统对呼吸道疾病检测重视提升,渗透率在原有低基数上快速提升。虽然2024年1季度感染人数会相比2023年Q4有环比回落,我们预计市场仍将保持增长,2024年Q2感染人数可能会相对比2023年同期回落,市场预计依然能保持增长。长期来看,检测渗透率的提升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具有延续性。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情况来看,气候变化、长新冠、病原株变异等多种因素交叉,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预计能维持几年的高基数。
  3.关注脑机接口在医学康复中的应用
  脑机接口在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只有小规模临床试验,但在高位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在脑机接口、机械手臂等辅助器械的帮助下,患者实现了部分功能的恢复。中国目前在脑机接口技术上主要采用半侵入式的方案,未来推进大范围临床更具有可行性。相比于美国,中国的技术差距主要是临床节奏和融资支持,但政策层面已高度重视,未来更多资源有望流向脑机接口。
  4. 中药具备政策支持和稳定的市场基础
  中医药发展目前是政策重点关注的方向,在慢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中医药比例会持续提高,未来基药目录等政策文件落地也需要考虑中药品种的需求持续增加。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5.零售渠道品牌处方药持续发力
  根据新康界数据,2023年零售药店市场处方药占比达55.8%,销售额同比增长3.7%,高于非处方药市场,随着集采范围扩大,零售市场成为品牌处方药推广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进口品牌更为重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零售渠道也成为了购药的重要路径。2024年门诊统筹是影响零售渠道变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多地仍在总结经验阶段,我们认为未来零售渠道价格管理仍会比医院要更为宽松,为品牌处方药留下推广的空间。连锁药店在门诊共济政策中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客流增量。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