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行业:如何理解当前国内种猪品系结构新变化?

2024-04-07 11:35:09 和讯  广发证券钱浩
  核心观点:
  引言。近年来国内种猪更新的品系结构有着较为明显变化,而在生猪繁育过程中,不同品系种猪生物性状之间的差异,将明显影响后代猪群的生产性能。因此,本文将以不同种猪品系之间的差异为视角,研究分析当前进口种猪品系结构的变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行业趋势。
  国内种猪以进口为主,品系间存在生物特性差异。国际上生猪育种模式主要分为协会或组织引导的联合育种体系、国家生猪育种计划以及国际化育种公司,并按照不同的育种体系区分种猪品系。目前我国核心育种场饲养和扩繁的种猪品种主要包括美系、法系、丹系以及加系。
  从生长特性上,美系、加系种猪的生长性能相对优秀,饲料转化率较好,同时美系种猪具有耐粗饲、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在繁殖性能方面,丹系种猪具备明显的高繁殖性能优势,根据《InterPIG 2022》数据,2022 年丹麦生猪养殖的PSY 高达34.14,而法国和美国生猪养殖的PSY 分别为30.38、27.81。
  养殖精细化推动丹系占比提升,集团场通过多品系结合选育。目前国内核心种猪群仍旧以美系种猪为主,在养殖管理规模化、精细化趋势下,丹麦进口种猪数量大幅增长,20-23 年丹麦进口种猪数量占比为33.74%,成为我国最大种猪进口国。区域结构方面,由于不同区域规模化程度及消费习惯差异,华北、华南区域更加偏好丹系、法系猪,华中、华东区域侧重于美系、加系猪。此外,集团场在养殖精细化、饲料配方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其在饲养品系选择上更多考虑高繁殖性能、肉质品相较好的丹系。根据新猪派,在全国前30 的集团场中,丹系种猪的占比高达37%。同时集团养殖场整体重视种猪育种,通过选育多品系种猪进行配套系育种,以发挥各品系的基因优势。根据新猪派数据,头部集团养殖企业种猪品系结构一般在3 品系以上。
  投资建议。随着国内生猪育种技术提升及育种体系的完善,未来国内种猪生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考虑到育种研究的长期性,种群质量提升对行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相对缓慢,同时猪病疫情等短期因素也会影响整体生产效率。自23 年以来,行业母猪存栏持续去化,未来产能缺口或逐步显现,猪价、企业盈利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大型养殖企业重点推荐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关注新希望,中小养殖企业重点关注唐人神、华统股份、天康生物以及川渝生猪龙头企业等。
  风险提示。猪价波动风险、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动物疫病风险、食品安全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