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证指数下跌0.23%,沪深300 下跌0.21%,中信通信指数本周下跌3.43%,中信电子指数下跌4.14%。
通信方面,三大运营商相继公布2023 年年报,三大运营商都明确表示,下调2024 年的资本开支,预计占服务收入比小于20%,未来几年将持续下降。同时,三大运营商进一步优化了资本开支投向,网络相关投资出现拐点,将聚焦云和AI 领域。从2019 年进入5G 建设周期开始,在适度超前建设的指引下,三大运营商加快5G 网络建设,资本开支呈增长态势。同时在5G 初期,5G 带来的ARPU 值增长对服务收入的贡献有限,资本开支占服务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随着5G 网络覆盖基本完成,同时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新业务的推动下,资本开支占服务收入比一直在稳定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营商实现净利润的高增长,也让较高的派息率成为可能。2024 年,三家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将进一步下降。中国移动预计资本开支约为1730 亿元,较2023年下降4.0%,资本开支占收比预计降至20%以下;中国电信计划资本开支960 亿元,较2023 年下降2.9%,占服务收入比下降到20%以下;中国联通资本开支将控制在650 亿元以内,较2023 年下降12.0%。未来几年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趋势,一方面是总量的压缩,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变化。中国电信对于战新业务产业数字化的投资占比提到38.5%,约370亿元,其中对于云和算力的投资180 亿元,目标将智算规模提升到21EFLOPS 以上。中国移动对于算力、能力的投资较2023 年均有超过20%的增长,目标智算规模超过17EFLOPS,同时推进能力集约增效。
电子方面,SEMI 发布《300mm 晶圆厂2027 年展望报告(300mm Fab OutlookReport to 2027) 》指出,由于内存市场复苏以及对高效能运算和汽车应用的强劲需求,全球用于前端设施的300mm 晶圆厂设备支出预估在2025 年成长20%至1165 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 亿美元,2026 年将成长12%至1305 亿美元,到2027 年将达到137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SEMI《300mm 晶圆厂2027 年展望报告》显示,在政府激励措施和芯片国产化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未来四年将保持每年300 亿美元以上的投资规模,继续引领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受惠于高效能运算 (HPC) 应用带动先进制程节点推进扩张和内存市场复苏,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芯片供货商预期将提高相对应的设备投资。中国台湾地区的设备支出预计将从2024 年的203 亿美元增加到2027 年的280 亿美元,排名第二;而韩国则将从今年的195 亿美元增加到2027 年的263 亿 美元,排名第三。 美洲地区的300mm 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将成长一倍,从2024 年的120 亿美元提高到2027 年的247 亿美元;而日本、欧洲和中东以及东南亚的支出预计将在2027 年分别达到114 亿美元、112 亿美元和53 亿美元。
晶圆代工领域支出2023 年下降4%来到566 亿美元,部分原因是成熟节点(>10nm)投资放缓。在未来几年,为满足市场对生成式AI、汽车和智能边缘装置的需求,此领域在所有领域中仍保持最高的支出,设备支出从2023 年到2027 年预计将带来7.6%年复合成长率 (CAGR) 达到791亿美元。数据传输带宽对于AI 服务器的运算效能至关重要,带动高带宽内存 (HBM) 强劲需求,导致memory 技术的投资增加。memory 在所有领域中排名第二,2023 年到2027 年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20%。DRAM设备支出预计将在2027 年提高到252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17.4%; 而3D NAND 的投资预计将在2027 年达到168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29%。预计到2027 年,模拟 (Analog)、微型 (Micro)、光电 (Opto) 和分离 (Discrete) 器件领域的300mm 晶圆厂设备投资将分别增加至55亿美元、43 亿美元、23 亿美元和16 亿美元。
我们认为当前AI 需求推动的算力基础建设仍然是AI 生态中最为确定的环节,重点细分板块包括:1)算力芯片,国内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AI 算力芯片在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加速发展,重点公司海光信息、龙芯中科、寒武纪等;2)光模块,光模块板块仍然是当前国内所有AI 产业环节中确定性和成长性最好的细分板块,重点公司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3)HBM 和AI 芯片的先进封装,重点公司通富微电、长电科技等;4)HBM 和AI 芯片的上游半导体设备,重点公司赛腾股份,拓荆科技、中微公司。
风险提示:市场系统风险,AI 需求不及预期,光模块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